農(nóng)歷七月十五,是中國民俗的“中元節(jié)”,是一個道家的節(jié)日,佛教也稱此節(jié)是“盂蘭盆節(jié)”,有些地方俗稱“鬼節(jié)”、“施孤”,又稱亡人節(jié)、七月半。這次正在湖南,所以也算對這個節(jié)日的一些體驗吧和了解吧。
民間認為,整個七月為鬼月。初一鬼門開,十五鬼門關(guān)。此月,鬼經(jīng)過春夏的沉寂,又可以出來活動,所以叫做鬼門開。民間以路邊點火、河中放燈、提供鞋子等辦法,滿足鬼出門活動的需要,以免它們連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滿足,無法出行而在原地為非作歹,當然,點燈引路等辦法更是希望野鬼能夠“遠走他鄉(xiāng)”。七月時,鬼門初開群鬼紛出,一時“群鬼亂竄”,由于鬼剛剛經(jīng)歷一夏的墓居煎熬,饑腸轆轆,所以給餓鬼施食就成為要緊之事。由于此時鬼可以自由外出活動,祭祀祖先就可不必上墓,只要把祖先的鬼魂“接”到后代子孫的家中,祖先之靈便可飽餐祭品。
在湖南感受中元節(jié)
自七月之初,在湖南城市鄉(xiāng)鎮(zhèn)可看到各色各樣的祭品,冥錢、冥衣、靈屋、線香和鞭炮,琳瑯滿目。自初十日開始,家家戶戶便要將廳堂打掃干凈,神龕前置香案、置先祖牌位,備酒肴饌品連日供奉,以迎故祖。家人不許吵鬧、不許赤身露體,開始焚香燒紙。據(jù)說中元節(jié)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內(nèi)死的稱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稱老亡人。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別祭奠。燒紙錢的時間選晚上夜深人靜(現(xiàn)在多選擇在傍晚時),先用石灰在院子里灑幾個圈兒,說是把紙錢燒在圈兒里孤魂野鬼不敢來搶,然后一堆一堆地燒,燒時嘴里還要不住地念叨:“某某來領(lǐng)錢!弊詈筮要在圈外燒一堆,說是燒給孤魂野鬼的。
按照?陽農(nóng)村的風俗,每年大概從7月初起。要把自己的祖先從另外一個世界里接回來住上幾天,吃上幾天飯。當?shù)亟小敖永峡汀。在接老客時家里將神龕上的祖宗牌位請下,每日三餐奉祀。農(nóng)家則煮新米飯,做時新瓜菜,請祖宗先試新,叫"薦新"。到了十三日,焚燒冥衣、冥錢、靈屋,祭奠新逝的長者;十四日晚或十五日是送祖之日,晚燒包“送老客”,叫“薦包”。有的宗族還設(shè)有燒衣會,自七月初起,即舉家折金銀紙錠和衣包,由長房長孫恭寫“列祖列宗某某冥中受用”,下書“某某子孫敬具”。到夜晚,便成群結(jié)隊上祖墳祭祀燒包,或在月亮初升時抬至水濱行禮焚燒。燒紙錢是不能只獨給自己的亡親,也要給無后人的亡靈燒一些紙錢,否則人們寄托給自己亡親的錢物,就會被那些孤魂野鬼搶去。人們常常把這種燃點香燭、供奉祭品、焚燒冥衣、冥錢、靈屋的祭祀儀式,稱之為“燒包”。由燒包引發(fā)的“紙扎文化”,成為了一項民間手工業(yè)技術(shù)和民間藝術(shù),成為了一項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