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都是人們創(chuàng)造的產物,民間文化它立足于民眾生產、生活的具體背景,以一種通俗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是人們自發(fā)的娛樂型文化。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流傳至今。四川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一起來四川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四川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
四川傳統(tǒng)節(jié)日
四川的民族節(jié)日各式各樣,主要有以下方面:
成都燈會正月十五
成都燈會是在元宵賞燈習俗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傳統(tǒng)民俗活動。南宋詩人陸游在《丁酉上元》詩中描述成都燈會盛況是“突兀球場錦繡峰,游人仕女擁千重;鼓吹連天沸午門,燈山萬炬動黃昏”。
從1962年起成都恢復春節(jié)燈會,會期一個月。燈會期間,公園內有民間曲藝、雜技、雜耍表演;有各種地方風味小吃;還有鑄糖人的擔子,賣風車的草把子,每屆燈會游人都在百萬人次以上。
成都花會每年一月
成都花會始于唐、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牡刂肪驮诔啥嘉鏖T外的青羊宮,傳說道教始祖李老君的生日是農歷的二月十五日,故唐代以來,民間在此舉辦一年一度的廟會。又因成都的二月正是天氣晴和、春意宜人、百花盛開的季節(jié),故又傳二月十五日是百花的生日,因此,每年二月又在這里舉辦花會。屆時,成都附近的國營、集體花圃及廣大花農,都將各自辛勤培育的名貴花卉、家栽盆花、盆景等運到青羊宮,搭棚撐帳,擺攤設點,進行展銷。
新津龍舟會端午節(jié)
賽龍舟是我國南方人民的傳統(tǒng)習俗之一。成都雖在長江以北,但也是水鄉(xiāng)之地,所以賽龍舟的歷史也很久遠。直到本世紀60年代,成都的賽龍舟活動還在望江公園邊的錦江河段進行。但70年代以后,市區(qū)的河道已不適宜再舉辦龍舟競渡。因此成都新津縣的南河以其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將龍舟盛會越辦越紅火。龍舟會除龍舟竟渡等傳統(tǒng)節(jié)目,還增加了龍舟造型表演,彩船夜游。
天彭牡丹會清明前后
位于成都北部的彭州市,古稱天彭,是四川的牡丹花培育基地。歷史上它曾與河南洛陽、山東曹州、安徽毫縣一起并稱為我國四大牡丹生產基地。詩人陸游曾說:“牡丹在中州洛陽為第一,在蜀天彭為第一”。說明彭州種植牡丹在唐宋時期已頗負盛名。唐宋以來,當?shù)厝硕加性谀档せㄊ㈤_時節(jié)聚會賞花的習俗,并把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日定為勘花節(jié)。為發(fā)揚這一民俗傳統(tǒng),彭州市定于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舉辦一年一度的牡丹盛會。牡丹會期間,除展銷名貴牡丹花卉,游丹景山,還舉辦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文化娛樂活動、土特產品展銷等。
都江堰放水節(jié)清明節(jié)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的生命線,因此每年春耕前的放水被當?shù)鼐用褚暈樯袷サ墓?jié)日。歷史上,每年農歷三月的清明節(jié)都要舉行隆重的放水大典,以預祝當年農業(yè)豐收。屆時,地方官員要親自主持放水儀式,當?shù)厝罕娨沧园l(fā)地組織到二王廟祭拜李冰父子,舉辦二王廟會,又稱清明會。近些年,都江堰市政府將民間傳統(tǒng)的清明會改為政府主辦的放水節(jié),由身著古裝的水利官員、儀仗隊伍表演放水節(jié)的全過程。此間有民間歌舞表演,引人人勝。
望叢祠賽歌會五月十五前后
郫縣曾是古蜀國都城,傳說望帝傳位后,歸隱深山,化作杜鵑鳥,每年二月杜鵑花開時飛回成都平原上空日夜啼叫,催促農夫趕快春耕,直叫到口吐鮮血,染紅了山上的杜鵑花,蜀人以為是望帝的魂回來了,這就是民間傳說中“杜鵑啼血”的故事。郫縣城因而被稱為“鵑城”。后人為紀念望帝,在每年的農歷五月十五日前后辦起了鵑城賽歌會,賽歌會場地就選在望叢祠,參加賽歌會的歌手都是當?shù)赝辽灵L的農民,以唱山歌為主,唱山歌在四川又叫“吼山歌”,大多是自編自唱,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新都桂花會中秋節(jié)前后
新都桂湖桂花飄香時,又正是滿湖荷花盛開時,值此良辰美景,游人如織。于是,新都縣政府決定在每年的中秋節(jié)前后舉辦桂花會。
桂花會期間,除邀集人們游園賞桂、瞻仰升庵詞、參觀文物書畫展覽等文化活動外,城內還同時舉辦物資交流會,展銷地方名小吃,舉辦富有方地特色的歌舞、戲劇表演。
龍泉桃花會每年二月
每年農歷二月,是成都居民外出踏青的最好時節(jié)。此時的龍泉山桃花盛開,燦若紅云,山腳下成片的梨花如白雪鋪撒大地。加上其他各種時令花卉,把整個龍泉山打扮得春意盎然,姹紫嫣紅。繽紛的花朵,如織的游人,使桃花盛會應運而生。桃花會期間,最有特色的項目是花農們開辦的家庭接待站,游人在花農家中飲茶賞景,娛樂消閑,更有可口的農村家常風味餐,吃的是真正的綠色食品,別有一番情趣。
四川當?shù)靥厣?/p>
巴蜀文化
在四川各地的市井街旁,鄉(xiāng)村道邊,都會看到一間間獨具四川風格的茶館。人們坐在竹椅木桌前,手端茶館特有的蓋碗茶具,品著清幽的香茗。
游客所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的這一切,正是巴蜀文化的具體表現(xiàn)。巴蜀文化與中國其他地域文化一樣,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地域特征。1986年四川廣漢發(fā)掘出三星堆遺址證明,早在4000多年前,巴蜀文化就已逐步形成且具有相當程度的繁榮。
遠在2000多年前,“蠶叢之國”的四川即開辟了西南絲綢之路,以成都為起點,經云南,過緬甸,入印度,遠達中亞及歐洲。通過這條路輸出了盛產于四川的絲綢、布匹、瓷器和茶葉;輸入了寶石、玉石、珍珠、海貝和玻璃。開拓了四川與其他地區(qū)的文化交流。當時的蜀錦就以圖案豐富,織紋精巧,色彩艷麗而被視為中國文化的象征。
巴蜀文化的發(fā)展,使四川文人薈萃,英才輩出,中國已故川籍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在他的名篇《蜀道奇》中寫道:“文翁治蜀文教敷,爰產楊雄與相如。詩人從此蜀中多,唐有李白宋有蘇”。除詩中所提到的教育家文翁、詞賦家楊雄、司馬相如、詩人李白、文學家蘇軾以外,中國古代大詩人杜甫、陸游、黃庭堅等都在四川長期生活過。杜甫詩作的三分之一創(chuàng)作于四川。
文學創(chuàng)作的繁榮,帶動了四川古代印刷業(yè)的發(fā)展。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代四川成都的印刷業(yè)就與京城長安齊名,成為全國最繁榮、最重要的印刷中心。到宋代,四川的雕版印書業(yè)就進入了黃金時期,有“宋時蜀刻甲天下”的記載。
多民族聚居區(qū)
在幾萬年至十余萬年前,四川就有了人類棲息,到了殷朝,已形成一個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區(qū)。今天的四川居民主體,是由古代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漢族,此外還有50多個少數(shù)民族。
彝族是四川境內人數(shù)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涼山與安寧河流域。彝族是一個古老且具有獨特文化的民族,男女老幼都喜歡披一件羊皮氈,俗稱“擦耳瓦”。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歷法。農歷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節(jié)日——火把節(jié)。
羌族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岷江上游的茂縣、汶川、黑水、松潘、北川等地,羌族男女均穿白色或藍色麻布長衫,外套羊皮背心,男包頭巾,女纏頭帕,衣領上鑲一塊繡有精美圖案的銀牌,腳穿勾尖繡花鞋。農歷十月初一是羌族的年節(jié)。羌族歌舞豐富多彩,即興而唱。羌族居住的碉樓都是以碎石片為材料徹成,最高可達十三、四層,經數(shù)百年而不傾塌。
四川境內的每個少數(shù)民族有自己鮮明的特性、獨特的生活方式、傳統(tǒng)和歷史,但這并不影響民族之間的和睦相處。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一起參與社會和民主進程之后,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盡管過去的文化和習俗仍是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但義務教育所發(fā)揮的作用,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事務的參與,正迅速改變著他們的傳統(tǒng)觀念及生活方式。
俊秀山水
巴山蜀水,鐘靈毓秀,自古人稱“天下山水之勝在蜀”。四川是中國擁有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最多的省份。現(xiàn)有九寨溝、黃龍、峨眉山-樂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4處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有劍門蜀道、貢嘎山、蜀南竹海、四姑娘山、西嶺雪山等9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四川還有國家森林公園11處,自然保護區(qū)40處、省級風景名勝區(qū)44處,從高原、山地、峽谷到盆地、丘陵、平原,從江河湖泊到溫泉瀑布,從巖溶地形到丹霞地貌,一應俱全,素有“風景省”的美稱。尤其是中國三大林區(qū)、五大牧場之一的川西橫斷山區(qū),雪峰卓立,林海蒼茫,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岷江洶涌澎湃,奔流其間,形成了許多神秘、險峻的曠世奇觀。
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省歷史悠久,現(xiàn)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自貢、樂山、宜賓、瀘州、閬中、都江堰7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處,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鎮(zhèn))24座。從古代水利工程、古鎮(zhèn)民居到名人故居,從寺廟道觀、石刻壁畫到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從史前遺址到現(xiàn)代建筑風貌,應有盡有。
熊貓故鄉(xiāng)
天府之國的宜人氣候為各種野生動植物提供了優(yōu)良的生存環(huán)境。川西橫斷山區(qū)是中國三大林區(qū)、五大牧場之一;被稱為“活化石”的水杉、銀杉、紅杉等珍稀樹種種類占了中國的五分之一以上;還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白唇鹿等國家重點珍稀保護動物達50多種。其中,尤以大熊貓最為寶貴。
被譽為“國寶”的珍稀動物大熊貓,85%棲息在四川西北的崇山峻嶺之中,四川因此被譽為“大熊貓的故鄉(xiāng)”。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是人們最喜愛的珍稀動物之一,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的標志動物。中國有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18個,四川占了16個;成都東北建有“大熊貓繁殖研究基地”;距成都136公里的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是中國三大自然保護區(qū)之一,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在此建有“大熊貓研究中心”;距成都300多公里的寶興蜂桶寨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大熊貓的地方。
四川歷史文化
四川歷史悠久,地大物博,自古以來就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四川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萬年以前。在四川東部的巫山縣(現(xiàn)屬重慶市),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距今202—204萬年前的人類頭骨化石。在川中的資陽縣,出土了著名的“資陽人”頭骨化石。在川東的銅梁縣(現(xiàn)屬重慶市)、川中的資陽鯉魚橋、川西平原的成都羊子山以及四川盆地西南的漢源縣,發(fā)現(xiàn)了大量古人遺留下來的生產工具和獸類遺骨,時代大致在幾十萬年到一二萬年前。這些考古遺存和遺跡,便是四川先民生息勞動的最早的證據(jù)。
大約1萬年以前,四川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物,如磨光石器、陶器、家畜遺骸等,在東起長江三峽,西至甘孜、阿壩的全川范圍內廣泛分布,迄今發(fā)現(xiàn)遺址200處以上,表明新石器革命的種子已經撒遍了巴山蜀水.四川新石器文化的重要遺址有巫山(現(xiàn)屬重慶市)大溪遺址、綿陽邊堆山遺址、岷江上游遺址、大渡河和青衣江遺址、西昌禮州遺址、成都遺址、廣漢三星堆遺址文化第一期。其中最重要的是廣漢三星堆遺址。這里發(fā)現(xiàn)了密集的居址,大量磨光石質生產工具、陶器、動物遺骸,以及工藝品,表明已經達到新石器的全盛時期。由于新石器文化的高度發(fā)展,引起了川西平原腹地文明要素的逐漸產生。大約4000年前,在廣漢三星故地出現(xiàn)了早期城市,原始形態(tài)的刻劃文字和青銅器,一個古文明中心于那時在四川誕生。而這一時期,正與史籍所載“三代蜀王”角逐爭雄局面的結束和川西平原政治的一體化相一致,表明一個植根于社會而又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國家政權產生出來。這個政權,便是早期的蜀王國。
四川在中國古史傳說里占有重要地位。據(jù)中國上古時代流傳下來的各種文獻記載,約在公元前30世紀,華夏始祖黃帝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為妻,蜀山氏女生子高陽,便是名揚中華、跡遍海內的帝顓頊。
古文獻還記載夏禹在川西高原岷山地區(qū)和川東重慶治水。也有文獻說大禹生于西川石紐,地在今北川縣。這些都是遠古四川與中國各地存在頻繁的經濟文化往來的證據(jù)。
古蜀先民的故事一直在四川流傳,古蜀王魚鳧、柏灌和開明王等在西蜀大地上從事農耕文明的傳播,并創(chuàng)立了蜀地最早的國家。公元前5世紀中葉,開明王九世將都城從廣都樊鄉(xiāng)(今雙流縣)遷至成都,并在此地建筑了城池,命名是取其“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那便是最早的成都城了,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這是歷史上所稱的蜀,而在四川東部還有巴,巴人源于荊楚之地,逆流而上,在今大巴山一帶建立了奴隸制國家巴國,后也被秦惠文王所滅。這也是為什么四川又有巴蜀之稱的原因,另外四川還有一個別稱就是蜀,四川也簡稱川。
四川在古時屬梁州,秦朝統(tǒng)一中國后設置蜀郡,西漢時司益州郡,魏晉時期分為梁益二州,宋朝時設置益州、梓州、利州和夔州四路,合稱為“川陜四路”,簡稱四川路,這便是四川一名的來歷。
在今天,我們在橫斷山脈仍然可以見到許多原始部族社會殘留的一些習俗,如白玉縣的父系氏族社會,如道孚縣扎壩和絨須卡的走婚,還有一些偏遠山區(qū)的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婚俗。我們應該以更為關注的目光來關注橫斷山脈,關注四川的西部群山,關注它們的過去,關注它們的將來,關注一直在群山中繁衍生息的它的子民!
四川四大手工藝品
一、綿竹年畫
首先來了解一下四川的著名年畫——綿竹年畫。綿竹年畫與其他三個地方的年畫一起被稱為是我國的四大年畫。綿竹年畫還擁有很悠久的歷史呢,它起源于北宋時期,在明清時代猶為繁盛。綿竹年畫的特點是色彩艷麗,講究繪畫的對稱,顏色一般是比較單調的,都是紅色的。在內容上,都是來源古老的神話傳說,為的是辟邪消災。如今在四川還建立了綿竹年畫博物館呢。
二、扎染
接下來在了解一下四川的扎染技術,四川扎染和大理扎染,白族扎染和彝族扎染一起都是我國最著名的技術。四川的扎染是起源于秦漢時期的,完全采用了使用天然植物的浸液來做染料的,絕對是對人體無害,而且四川扎染的特點是圖案新穎,具有古樸的風格,還有它的取材都是來自民俗風情,以此受到人們的喜愛。
三、自貢剪紙
接下來我們繼續(xù)了解四川有什么手工藝品,再來看一看四川的剪紙藝術。四川的剪紙是當?shù)氐囊豁椕耖g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藝術,同時也是我國優(yōu)秀的物質文化遺產。自貢剪紙是把我國南北方的剪紙結合在一起所創(chuàng)造的,它擁有北方剪紙的活靈活現(xiàn)的特點,也有南方剪紙粗獷的特征,是非常好的結合了南北方優(yōu)點的一種剪紙。
四、龔扇
最后再來看看四川的折扇藝術,看一看蜀中的特產——龔扇。龔扇,它起源于清代,由于被皇帝選中進宮,所以又叫做是宮扇。龔扇非常的薄,是由一片薄的絲綢做成的,但是卻擁有很高的榮譽,龔扇還曾經被作為禮品送給過外國的首相呢。龔扇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有獨特的民間風格,就連外國人都為此驚嘆不可思議呢。
二、四川的簡介
四川簡稱川或蜀,位于中國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全省面積48.6萬平方公里,轄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qū)),與重慶、貴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肅和陜西等7。ㄗ灾螀^(qū)、直轄市)接壤,有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qū)、第二大藏族聚居區(qū)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區(qū)。2020年末全省家庭戶人口7709.3萬人、常住人口8367.5萬人,其中少數(shù)民族人口568.8萬人。
歷史文化悠久。先秦時為巴國、蜀國之地,北宋置川峽路,后分置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總稱四川路,始有四川之名。為中國道教發(fā)源地之一,古蜀文明發(fā)祥地,全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出現(xiàn)地,蜀錦、四川皮影戲等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四川鹽業(yè)文化,酒文化源遠流長;三國文化,紅軍文化,巴人文化精彩紛呈;特別是以三星堆、金沙遺址為代表的古蜀文明璀璨而神秘,現(xiàn)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8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15處。
自然資源豐富。有世界級旅游資源和品牌26個,擁有世界自然遺產3處(九寨溝、黃龍、大熊貓棲息地),世界文化遺產1處(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1處(峨眉山—樂山大佛)。國家A級旅游景區(qū)565家,其中5A級景區(qū)15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18處;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45種,居全國第1位;其中野生大熊貓1387只;森林蓄積量18.97億立方米,居全國第3位;森林覆蓋率達39.6%,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85.6%,是長江、黃河上游生態(tài)屏障。
科教實力雄厚。是國家系統(tǒng)推進全面創(chuàng)新改革試驗的八個區(qū)域之一,擁有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qū)、成都國家自主創(chuàng)新示范區(qū)、天府新區(qū)、綿陽科技城、攀西戰(zhàn)略性資源創(chuàng)新開發(fā)試驗區(qū)等多個重大區(qū)域創(chuàng)新平臺。有各級各類學校2.5萬所,其中普通高校132所,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4家,128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兩院院士共計61名(62人次)。
產業(yè)體系完備。是全國三大動力設備制造基地和四大電子信息產業(yè)基地之一。全年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等五大支柱產業(yè)營業(yè)收入4.03萬億元,增長9.6%。數(shù)字經濟總量超1.4萬億元。已組建30余個智能制造、5G、區(qū)塊鏈、工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超高清視頻等產業(yè)聯(lián)盟,1299家省級以上企業(yè)技術中心、78家省級以上技術創(chuàng)新示范企業(yè)。擁有176個認定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產品,保費支持4.8億元。核電裝備、重型燃機、工業(yè)級無人機等產品研制躋身全國乃至世界前列。
交通設施便利。全省鐵路、高速公路總里程分別達4970公里、7238公里,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5000萬人次,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投運,“四向八廊”戰(zhàn)略性綜合交通走廊逐步形成。正在加快建設“東向”成南達萬高鐵,連通長三角、京津冀;“南向”成自宜高鐵,連通粵港澳大灣區(qū)、北部灣經濟區(qū);“西向”川藏鐵路,連通青藏高原;“北向”成蘭鐵路,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
黨的十九大以來,四川省委省政府堅持以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統(tǒng)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深入實施“一干多支”發(fā)展戰(zhàn)略,扎實做好“六穩(wěn)”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按照“農業(yè)多貢獻、工業(yè)挑大梁、投資唱主角、消費促升級”的工作思路,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全省經濟逐季回升、穩(wěn)定向好,社會大局保持穩(wěn)定,推進治蜀興川各項事業(yè)再上新臺階。全省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150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62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覆蓋城鄉(xiāng)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超過90%,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fā)展實現(xiàn)縣(市、區(qū))全覆蓋,法治四川、平安四川建設扎實推進,社會治理能力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