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關于油價稅收熱點解讀,兩會熱點解讀之油價稅收提案
4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光明日報記者提問,“前段時間油價下跌,財政部上調汽油稅,為什么財政部能夠如此隨意地調整汽油稅?全國人大是否沒有盡職責?”大會發(fā)言人傅瑩表示,稅收法定條件已經(jīng)逐漸成熟,政府收什么稅,向誰收,收多少都要通過人大決定。如果立法法修改獲得通過,稅收法定落實進程將加快,目標是2020年前,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 趁著油價下調,財政部門已經(jīng)連續(xù)三次提高燃油消費稅了,這無疑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相比連續(xù)漲稅的結果,漲稅的程序更為令人驚訝:不僅沒有通過人大程序,而且除了第一次調稅明確提到“經(jīng)國務院批準”,后面兩次連“經(jīng)國務院批準”都不提了,直接就是財政部和國稅總局發(fā)文件。
油價漲跌是市場行為,而燃油消費稅調整是政府行為,二者性質完全不同。非要將二者摻合在一起,那么現(xiàn)在油價開始反彈,公眾自然要問:漲上去的燃油消費稅何時開始下降?多收的燃油消費稅又都用到了哪里?燃油消費稅連著上漲,以至于半個月調兩回,不符合稅收的嚴肅性和穩(wěn)定性,無疑是太隨意、太任性了。 當然,人大授權國務院決定稅收事宜的“舊常態(tài)”,至今沒有被真正打破,燃油消費稅的隨意調整,因此很難說違法;但是,四中全會已經(jīng)明確提出了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在此背景下的“隨意漲稅”顯得刺眼??不僅將“稅收權定”的弊端盡數(shù)呈現(xiàn),更在相當程度上倒逼著稅收法定的加快落實。必然會被追問的是:既然國家已經(jīng)提出要稅收法定,為什么相關部門仍在搶著搞“稅收權定”?就因為落實稅收法定還沒明確成文嗎?這算不算搞偷襲? “稅收暫行條例”還那么多,落實稅收法定必然需要有一個過程,才能將這些條例全部上升為法律;讓人憂慮的是,相關部門是否都可以搶在政策前夜搞一把偷襲?在2020年之前,只要稅收法定原則還沒有落實到哪部具體的法律,就放肆地來幾次“稅收權定”再說?如果是市場主體,此類“鉆政策空子”其實無可厚非;但既然是政府部門,而且涉及嚴肅的征稅議題,關乎廣大納稅人的切身利益,搞偷襲是十分要不得的。 對政府部門來說,不能想盡辦法鉆稅收法定原則執(zhí)行期的空子,跟立法進程賽跑??應該是尊重并敬畏,而不是逃避并虛置。這個意義上,財政部門接連上調燃油消費稅,實在是一個不好的示范。
新華社新華網(wǎng)記者:請問,去年國務院常務會提出要清理規(guī)范收費和基金,現(xiàn)在老百姓交的油、電、水的附加費是不是有合理的法律依據(jù)?另外,在落實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普遍性降費的過程中間,我們會先對哪些行政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開刀”呢?
樓繼偉:現(xiàn)在在水費和電費上確有一些附加收費。目前保留的,都是有依據(jù)的,主要是政府性基金,比如三峽水庫庫區(qū)基金、南水北調工程基金,這些都是有依據(jù)的。一些沒有依據(jù)的,已經(jīng)被清理掉了。至于說能不能做新的改進,通過其他的稅收來解決,那是另外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