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樂亭游春其二賞析

思而思學網(wǎng)
豐樂亭游春其二賞析是北宋文學家、詩人歐陽修的組詩作品《豐樂亭游春》的第二首。這首詩前兩句用擬人的手法描繪出了春天的美景,后兩句借太守插花醇歸形象的塑造,側(cè)重的描寫了醉春之態(tài)。

原文:
豐樂亭游春其二
歐陽修
春云淡淡日輝輝,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籃輿酩酊插花歸。

豐樂亭游春其二翻譯:
頭上是暖暖的陽光和淡淡的云朵,腳底青草茂盛主動牽惹游人的衣襟,柳絮紛飛灑落在身上。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著一個小竹轎子半醺半醉的,頭上插滿了鮮花嘻笑歸來。


豐樂亭游春其二字詞解釋:
⑴豐樂亭:在滁城西一里許的大豐山下,歐陽修任滁州(今安徽滁縣)知州時所筑,為當時滁州的勝游之地。
⑵太守:漢代一郡的地方長官稱太守,唐稱刺史,也一度用太守之稱,宋朝稱權(quán)知某軍州事,簡稱為知州。詩里稱為太守,乃借用漢唐稱謂。


豐樂亭游春其二背景:
歐陽修于慶歷六年(1046)在滁州郊外山林間造了豐樂亭,第二年三月寫了這組詩。豐樂亭建于瑯琊山風景名勝區(qū)豐山東北麓的幽谷中,是豐山風景最佳之處,距滁州城約1公里。這里面對峰巒峽谷,傍倚澗水潺流,古木參天,山花遍地,風景十分佳麗。關(guān)于豐樂亭的興建,歐陽修在《與韓忠獻王書》中告訴友人:“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豐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愛其山勢回換,構(gòu)小亭于泉側(cè)。”泉名“豐樂泉”,亭名“豐樂亭”,取“歲物豐成”、“與民同樂”之意。歐陽修還寫下《豐樂亭游春三首》記載與民同樂之盛況。


豐樂亭游春其二賞析:
此詩作前兩句說:天上是淡云旭日,晴空萬里;地上則是春草茂盛,蓬勃生長,碰到了游人的衣襟;而飛舞著的楊花、柳絮灑落在游人的春衣上,“拂了一身還滿”。一個“惹”字寫出了春草欣欣向榮之勢,春草主動來“惹”人,又表現(xiàn)了春意的撩人;配上一個“拂”字,更傳神地描繪了春色的依依。此句與白居易的名篇《錢塘湖春行》中“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兩句相比,功力悉敵,簡直把春景寫活了!
第三四句寫游人興之所至,來到豐樂亭,在亭西碰上了歐陽太守。太守在于什么呢?他雙鬢和衣襟上插滿了花卉,坐在竹轎上大醉而歸;@輿,是竹轎。他不乘一本正經(jīng)的官轎,而坐悠悠晃動、吱嘎作響的竹轎,顯示出灑脫不羈的性格。因為坐的是敞篷的竹轎,嵌而人們得以一睹這位太守倜儻的豐采。


個人資料: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的文壇領(lǐng)袖。領(lǐng)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