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文綜試卷真題答案解析及點評(WORD文字版)

思而思學網

2015年上海高考文綜歷史部分試題評析:上海高考歷史試卷一直致力貫徹“三個有利于”的指導精神,注重對思維能力的考查,著力引導中學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凸顯歷史教學的現實意義。今年在堅持歷年命題理念的基礎上,進一步體現了如下理念:高考歷史試卷不僅擔負著選拔人才的任務,同樣擔負著引導正確價值觀,傳遞正能量的重要功能。因此,今年歷史試卷體現了如下特點:

一、倡導看待歷史的“全球視野”

在中學歷史學習中,采用什么樣的“視野”來看待問題,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只有站在一個更加寬闊的視野中,才能對歷史達成整體性的理解和反思。因此,今年試題中特別突出從“全球視野”理解歷史,引導學生形成“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意識。例如,從歷史方法上來看,第13題指出了近代以來的世界歷史就是“從分散走向整體”的歷史;從對史實的理解上來看,第28題暗喻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對于人類文明的破壞以及深刻反思的必要性;在歷史觀上,第40題更是直指西方近代形成的以弱肉強食、優(yōu)勝劣汰為中心的進化歷史觀的局限性,希望引入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厚資源來重看和重構中國和世界的現代歷史,建立中國傳統文化所強調的人類共同體意識,為今后的中學歷史教學提供新的論述基點。

二、樹立牢固的“中國情懷”

采用國際化的視野,是為了更好理解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加深對本民族歷史文化的自信與熱愛,所以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是今年命題的重中之重,其中包括: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悠久綿長和自成一體(第1題);儒家的禮樂制度對規(guī)范“和而不同”社會秩序的功能(第32題);中國傳統中獨具智慧的中央和地方管理體制(第4題、第33題);中華文明的強大包容性,這種包容性不僅體現在古代的民族交往中(第8題、題39題),也體現在新中國“求同存異”的外交理念中。特別是非選擇題第39題,摒除了西方漢學家對于絲綢之路較為簡單和狹隘的理解,嘗試從中國眼光、中國立場來為絲綢之路的大歷史建立坐標。

三、熔鑄

今年命題特別希望通過歷史追溯來凸顯的倡導和引領。例如對于世界各地法律實踐的考查(第3題、第15題、第16題、第27題);對于愛國主義的引導(第12題、第20題、第26題);對于科學的認識(第25題)等。

四、貫通歷史知識

歷史學習貴在“貫通”。今年試題繼續(xù)引導學生做到“三通”,即“古今打通”、“中外打通”、“文史哲打通”。例如第38題,通過“霸權興衰”這一主題,引導學生回顧20世紀英國的世界霸權漸漸走向衰落,美國則一步步上升至執(zhí)世界之牛耳地位的歷史,希望從兩國地位升降的歷史過程的考察來引導學生全面地理解兩次世界大戰(zhàn)所帶來的國際格局的深刻變化。第40題從時間上講,上涉周秦、下到近代和當下;從空間上說,源自古老中國,延伸到整個現代世界,從中頗能體現歷史的縱深感和廣闊性。

五、書寫“活的”歷史

歷史不是死的知識的堆積,而是過去與現在的一場不間斷的對話,這種對話離不開對當下政治、經濟、文化等問題的歷史維度的思考。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和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萬隆會議召開60周年,命題沒有回避這些熱點,引導學生通過“再現歷史”的方法,感受歷史,體會勝利和成績的來之不易;通過回顧古代“絲綢之路”的發(fā)展歷史,理解今天的“一帶一路”宏偉戰(zhàn)略具有現實的意義。此外,非選擇題第36題,要求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反思雅典民主政治,引導學生“走進歷史”,提升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

六、加強對于歷史思維能力的考查

今年的試題,進一步明確了時空意識是歷史思維的核心要素,進一步加強了對歷史方法的考查,特別是歷史學所特有的對史料處理的方法。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史料為基礎,強調史料的來源與準確性,做到“論從史出”、“言必有據”。今年第39題,用整整一個大題的篇幅,以全新的情景、全新的方式考查了歷史學中最重要的方法“兩重證據法”。一方面,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考查學生在新情景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歷史學習的“證據意識”。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