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過年有哪些習(xí)俗,徐州新年風(fēng)俗整理

思而思學(xué)網(wǎng)

“新年到,好熱鬧。貼春聯(lián),放鞭炮。閨女要花,兒要炮。老嬤嬤買個木疙瘩,老頭買頂新氈帽!毙熘莩青l(xiāng)傳唱的歌謠,道出了春節(jié)沉淀在老少心里的喜悅和希望。徐州是漢文化故鄉(xiāng),徐州的年,與他處不同,年祭最久,年味最濃、年事最多、年的天數(shù)最長。還有幾天就過年啦!徐州過年期間的各種習(xí)俗你知道多少?

12.jpg

徐州所謂的“年”并不僅指除夕和初一,老年人說,從臘月初八到元宵節(jié)期間都是徐州的“年”。

初三、初四接閨女待女婿,初五是五忙,忙迎財神,忙準備營業(yè)、忙送窮,初六,六六大順,營業(yè)開張、接待朋友,初七,是人日,敬祖、敬老,學(xué)子喝熱粥,(“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初八,選谷,兆豐年;初九,準備外走,初十,準備花燈。十一鬧哄哄,十二搭燈棚,十三掛高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蒸面燈。

祭灶

臘月祭灶活動,俗稱“官三民四”。先請灶君碼(即買灶君像,碼為紅、綠、黃三色印刷),晚上貼在灶上,兩側(cè)加對聯(lián)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上額寫:“一家之主”,同時念道:“灶王灶王,請你吃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敬灶神時,全家依次叩拜,把谷糖打開上供,并抹一點在灶君嘴上。二更后收供,全家分吃谷糖。

年俗歌謠:忙得跟沒有年三十似的

臘月廿三:家家過小年。

一過臘月二十三,老覺得好多年貨還沒有備齊。

民諺說:二十三送灶王爺上天,二十四熬糖炒花生炸果子,二十五買新笤帚掃屋撣塵土,二十六趕集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饃把面發(fā),二十九垃圾臟物朝外走,大年三十燒香守夜。如果沒有年三十,什么事情均需提前準備,那就倍加忙碌。遂有了民諺:忙得跟沒有年三十似的。

攢了一年的東西都拿出來,看著孩子長大忙也高興。這是千百年來的積習(xí)。

春聯(lián)窗花:迎福納祥

徐州人貼春聯(lián)習(xí)慣在除夕,多半是男人們的事。最簡單的是院門上貼一副,許多人家爐臺鍋灶要貼,箱柜桌椅要貼,水缸石磨井臺也要貼。徐州人解放前,春聯(lián)通用的多是“風(fēng)調(diào)雨順、人壽年豐”、“知足常樂,能忍自安”、“又是一年”之類。

春聯(lián)是書法的藝術(shù),那么,窗花門簽卻是剪紙藝術(shù)。窗花是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的民間節(jié)慶藝術(shù)佳品,在鄉(xiāng)村特別盛行。門簽,稱“春幡”、“春勝”,貼在門楣、窗楣上,隨風(fēng)飄動,所以又叫“風(fēng)簾子”,是迎春納福、驅(qū)邪避災(zāi)的作用,即古代“掛桃木符”的演變。

現(xiàn)在徐州城鄉(xiāng)街頭集市,一過臘八,賣春聯(lián)窗花爆滿市場,琳瑯滿目,朱紅金燦,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除夕:祭祖守夜放爆竹

“震耳聲聲爆竹傳,弱孫雀躍畫堂前。有心教演周公禮,反索於我添歲錢。觸目年華恨不蠲,華堂正供蠟含煙,衣冠肅拜誠如祭,守歲良宵夜不眠。”

徐州民國詩人卜嘯天《除夕旅懷》中的詩句,描繪出當時徐州人除夕的風(fēng)俗和心境。除夕守夜,并不是家人相對枯坐,是有許多事情需要做,而且是需要認真做、小心做。

晚飯后,祭祖開始,條幾揩凈,供上祖像,一一擺好雞、魚、肉、果,焚香而拜。一般人家的祭祀,雖然簡單,也是要擺上四盤供品,點炷香,灑杯酒,口里祈禱幾句。還要在路口燒“年紙”,給故人表示心意。

隨后家人團聚。一家人平時天南海北,過年了團聚在家門里,圍爐坐在室內(nèi),祭祖守夜,吃著果品,飲著香茶。大人回顧一年辛勞,望著孩子出落成人;孩子聆聽著長輩的教誨,盼望著新春的禮物和喜悅,等候新的一年的降臨。待子時鐘響,大家便燃放鞭炮下餃子,此謂“交子”,寓意新年伊始,萬象更新。

現(xiàn)在除夕夜,有了央視春晚,守夜話題愈加豐富了。往往是在八點開始,八點前,祭祀的時間足夠,事情完全可以照樣做得齊全。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年俗

初一:拜年吃素餃 素凈一年

大年初一,放鞭炮,燒金箔,俗謂接天地。孩子要早起,起來是拜年。

大年初一要穿新衣服,不然一年沒有新樣子。大年初一說話要文明,否則要學(xué)瞎了,流里流氣一年。所以,初一的孩子最聽話,叫磕頭便磕頭,叫喊什么喊什么,還能得到壓歲錢。

徐州大年初一,第一頓早餐,不能吃剩飯,不能喝面水湯,預(yù)兆一年糊里糊涂,拖拖拉拉。第一頓飯只能吃素餃子,不能吃葷餃子。素餃子,求得未來的一年素素凈凈。徐州主婦,初一清晨要煮準備好了的素餃子,煮好了,第一碗敬天地,第二碗敬前輩,然后自家再食用,F(xiàn)在時興在飯店聚餐年夜飯,上主食時,第一道也必須是要端上一盤香菇、春韭、豆角、豆腐等餡的素餃子,這是商家必須講究的。這或許就是徐州人幾百年的約定俗成。

初二:看丈母

初二開始走親戚,舊時的規(guī)矩是“初二姥姥初三姑,初四初五看丈母”,現(xiàn)在變成“初二初三先丈母,初四初五再看姑”。徐州地區(qū)也是如此,初二是娘家接閨女帶女婿的日子,是娘最忙碌的一天。徐州地區(qū)把女婿稱為“高客”,要傾其所有,熱情款待女婿。

初三:赤狗日

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fā)生口角爭執(zhí)。不過這個習(xí)俗早已過時,因為現(xiàn)在人們難得春節(jié)團聚,對此已經(jīng)淡化許多。

初四:祭財神,不宜遠出

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板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初五:供神求財,倒垃圾做活

正月初五,徐州人稱為“五忙”。早晨起來,先焚香供神,晚上再收供。五忙這天,禁忌動針線,郊區(qū)及周圍數(shù)十里之內(nèi)的民眾,多到城內(nèi)城隍廟進香,直延至正月十五。

在徐州做生意的南方商家敬奉財神,大都是在大年初五,并有“搶財神”之說。所謂的搶,就是在初五凌晨,早早去財神廟里去拜祭。

初五,有的地方叫“破五”,店鋪可以下門營業(yè)做買賣了,于是徐州也有許多商家選擇這一天,先到財神廟敬奉財神,然后鳴放炮竹,迎接第一位客戶。大年初五還是“送窮”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可以傾倒垃圾,動家什做活,出遠門了。

初六:六六大順,營業(yè)開張、接待朋友

年初六,舊時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yè),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于除夕的境況。傳說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為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jié)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初七:“人日”

正月初七是中國傳統(tǒng)習(xí)俗中的“人日”,亦稱“人勝節(jié)”、“人慶節(jié)”等。傳說女媧初創(chuàng)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即是“人的生日”。這天的活動要顯示人的力量,蘇軾在徐州做官時,正月初七就帶領(lǐng)人去郊外狩獵,得勝后就“歸來仍脫粟,鹽豉煮芹蓼”,歡聚一堂。

初八:選谷,兆豐年

初八是谷日,傳說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jié),傳說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yù)示這一年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初九: 祭天

農(nóng)歷大年初九,民間習(xí)俗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

初十: 祭祀石頭

初十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

十一:子婿日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疤旃铡笔O碌氖澄,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十二至十五:元宵燃燈

過了正月十一,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jié)。童謠是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jié)”了,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為“上元節(jié)”。元宵燃燈的風(fēng)俗起自漢朝,這一天少不了還要吃元宵、湯圓。正月十六夜則是小孩的節(jié)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著別人的重重一撞,這個叫做“碰燈”。講究的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必須以“碰燈”的方式銷毀。

盤點徐州傳統(tǒng)的

春節(jié)娛樂活動

拜會、廟會、鄉(xiāng)會

為慶賀春節(jié),農(nóng)村往年,每到臘月就有熱心人組織春節(jié)娛樂活動,郊區(qū)叫拜會,銅山叫迎神廟會,邳州叫鄉(xiāng)會,都是農(nóng)民自發(fā)組織起來,以舞獅子、劃旱船、大頭和尚、板凳會、竹馬、花鼓等形式,串聯(lián)起來,在各村巡回游行、演出。

邳州《灘上鄉(xiāng)志》說:幾百年來,不少村莊群眾自籌資金辦會,一進臘月就開始“盤會”即排練,從正月初一至初八在各村演出。參加的人從幾歲的孩子,到年近古稀的老人,都樂意。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被當作封建迷信被取締。

1978年的春節(jié)鄉(xiāng)會又恢復(fù)了。鄉(xiāng)會一直玩到元宵節(jié),正月十五鬧花燈,把春節(jié)活動推向高潮。只是比以往又增加了新形式、新內(nèi)容。

鬧新春:鑼鼓歌舞游行

徐州史志協(xié)會副會長李世明回憶,奎山快九十歲的苗老先生興奮說起當年的事情———做什么?拜會。這里的拜會,不是指鄰里親戚之間的私人禮尚往來,而是村社之間,以鑼鼓、雜技、旱船、舞獅子等表演形式相互禮拜、娛樂、競技,顯示本村的威武、團結(jié)和禮儀。

隊首是嗩吶、笙竽、鈸鑼等一行人開道,隨后是一位彪形大漢,雙手各執(zhí)一片直徑尺余的大镲,镲聲洪亮,接下是四面或六面紅漆大鼓,最多達八面,或斜背在胸前,自擂自打,或有人背在身后,擂鼓人跳躍著擂擊著,口里吶喊著,十分威風(fēng)。后面還有好長隊伍,前面幾人懷抱五谷斗秤,有的戴著面具扮作鬼神,隨后便是村民,男女老幼,奇怪的是各人都拿著一只拃把長兩頭翹的板凳,隨著擂鼓的節(jié)奏,一邊吶喊,一邊弓腰用板凳敲擊地面,左右前后,嗩吶的悠蒼,板凳敲地的激越,陣陣遏云的吶喊,非常壯觀。

老人們說,這種活動不是進行一次兩次,春節(jié)期間從初三可以延續(xù)到元宵節(jié),年初七(人日)掀起高潮。元宵節(jié)還與其他鄉(xiāng)里的鑼鼓隊比武。

這種新春民俗,地方色彩非常濃烈,其他地區(qū)少見,徐州以往的地方史志和近幾年的民俗著述,也沒有記載。這徐州遠古曾有“儺舞”,漢畫像石上有過儺舞的圖像,唱跳歌舞,動作質(zhì)樸粗獷?竭@種拜會顯然帶有原始的、古樸的社稷和祭祀的意義。

類似的社祭活動,銅山稱作“迎神賽會”,柳新一帶流行。邳州稱作“鄉(xiāng)會”。都是年前準備,年初二即去鄰村表演,鄰村也來回報演出,直至到上元節(jié)。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