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電影觀后感【精華篇】

思而思學網(wǎng)

 歸來電影觀后感1

《歸來》是張藝謀對特定歷史下的自我解讀,他用濃濃的東方倫理情懷,多元融合的文化背景,高超的電影敘事技巧,以及簡約、洗煉的電影構圖和鏡頭運用,為我們講述了妻子等待丈夫,丈夫守候妻子的故事。影片在線性結構的推衍下,展示了風雨如晦的時代特色,揭露了年代政治斗爭的殘酷與迫害,在客觀剖析大時代的背景下,用溫暖的親情、動人的愛情表達導演對于“歸來”的深刻理解。

愛情中,甘心守候。無論是馮婉瑜還是陸焉識,無論是文革前還是文革后,夫妻兩人相互的等候與堅守都是這部片子中最令人感動的“情”。在陸焉識逃回家中敲門時,導演用特寫將馮婉瑜的臉部表情完整呈現(xiàn),滿眼的淚水,慌張的表情,展現(xiàn)了馮婉瑜內(nèi)心的激動與慌張,也暗示了她現(xiàn)實的苦楚與無奈;陸焉識與馮婉瑜屋外屋內(nèi)光線的對比,隱含著兩人的關系因外界的因素而產(chǎn)生的隔閡與距離。在陸焉識給馮婉瑜往門下塞信時,紅色的紙張,沉重、惆悵的音樂表達出陸焉識心中的思念和深深的歉意,凸顯了在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真摯情感。電影中最讓人糾結的一幕便是馮婉瑜與陸焉識在火車站分離,鏡頭在丹丹、馮婉瑜、陸焉識與組織中的人中快速切換,表現(xiàn)出當時情況的危急,陸焉識與馮婉瑜聲嘶力竭的哭喊,大提琴沉重、感傷的音樂為這痛苦時刻更添悲愁,將觀眾帶入電影中,切身感受愛人別離的徹骨傷痛,

彰顯了兩人情感的堅守。“5號接焉識”的紙條,老舊的“陸焉識”的名牌^在細節(jié)中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種真誠且難得的愛情,心甘情愿守候一輩子的真摯。電影中對愛情的詮釋讓我們在物欲浮華的現(xiàn)代重感純真與守候的不易。

親情中,學會諒解。影片中丹丹與陸焉識的父女親情也是一大亮點,從不認父親到相認諒解的過程,不僅是親情的回歸,也是人與人心靈的靠近。影片開始時,陸焉識回到家中被丹丹碰到,丹丹與陸焉識,明亮與昏暗的關系對比,表現(xiàn)出的是兩人情感的隔閡,暗示了丹丹的父愛的缺失,為下面丹丹去告狀做了鋪墊,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在幫助母親恢復對陸焉識記憶時,黑白的老照片,父親的位置全部被剪掉,用特寫的拍攝方式強調(diào)了照片上的空缺,再次揭示了丹丹父愛的缺失,也展示出了文革的時代背景下小人物命運的悲慘與無奈。陸焉識接丹丹回家時,特寫鏡頭將兩人激動的神情完整展現(xiàn),暖色調(diào)的使用不僅符合主人公的心情,也彰顯了時代感與歷史厚重感,突出了時代變遷下人的改變。電影中對親情的解讀讓我們品味了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親情的不同內(nèi)涵。

人性中,固守本真。特殊的時代背景下表現(xiàn)出不同的人性情感,在影片中,李主任這個角色的設置就是導演對于大時代下的一種人文關懷。在調(diào)查的人來到馮婉瑜家中時,全景的拍攝方式讓觀眾直觀的看到李主任的站位,一句“問問也是人之常情”展示的不僅是李主任的關懷,也是導演對于文革時代人的一種關懷,以及恪守人的善良本真的呼吁。馮婉瑜對丈夫此志不渝的等待,陸焉識對妻子心甘情愿的守候,丹丹對父親的體諒,李主任對馮婉瑜的關心都是在特殊時代背景下人性本真的體現(xiàn)。電影對人性的展現(xiàn)讓我們在冰冷的文革時期感受到絲絲溫暖。

《歸來》通過豐富的視聽語言讓我們在文革的時代背景下重新感受了愛情的真摯,親情的偉大,人性的溫暖。導演張藝謀再次用對歷史寓意的構筑架起了歷史與現(xiàn)代的橋梁,讓我們在感受中反思,在反思中回顧社會發(fā)展史、個人成長史,慢慢積淀。

歸來電影觀后感2

對于《歸來》,我第一次看它是在公映后不久,那時只當看了個“熱鬧”,還不太懂影片所要表達什么,很快也忘了這部電影。有緣在這學期影視鑒賞課上再次看到《歸來》,結合兩次所想也略微找到了自己的感覺,似乎我對于一部電影的欣賞與理解也歸來了。

先不得不說下這位我個人也挺喜歡的導演。張藝謀是“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電影集民族文化、社會思考、文化尋根和電影創(chuàng)新于一體。(他執(zhí)著挖掘電影語言的潛力、追求構圖的力度、意想的豐富和色彩的飽滿,通過反常規(guī)的銀幕造型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達到獨特的藝術境界。)張導是攝影出身,而攝影在電影創(chuàng)作中,地位非凡,不僅涉及美學,涉及技術,還涉及鏡頭和調(diào)度,涉及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和情緒,真正的好攝影幾乎控制著每個鏡頭的質(zhì)量,所以張導的大多電影中唯美的畫面感十足,讓欣賞者百看不厭。當然,《歸來》是張大師時隔多年回歸文藝風格,對于他來說也是一種歸來吧!

電影主要說:與家人音訊隔絕多年的勞改犯陸焉識,因思念心切在一次農(nóng)場轉遷途中逃跑回家。由于時代因素,被女兒阻止了他回家與妻子見面,一隔又是多年。文革結束后,陸焉識終于回家,卻發(fā)現(xiàn)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女兒丹丹放棄了自己的芭蕾夢想,成為一名普通的女工;而更讓陸焉識深受打擊的是,他深愛的妻子馮婉瑜,因患病已然不再認識眼前的他。深厚的感情、生活的變故,迫使陸焉識做出了對他來說最荒誕卻又最合理的人生選擇。

雖然有人評價說,張導自信地對文學骨架大刀闊斧改造而建立劇本時,戲劇和文學的薄弱便暴露得一覽無余,覺得《歸來》絲毫沒有沖突力量。但是,我私下認為,就算這部電影不是各方面都合情合理,但它在對觀看者的敘述中,讓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傷感與深思,以藝術反觀生活,讓我們多多少少在自己人生閱歷里長了些智慧。

陸焉識在西北大荒草漠上被改造了二十年。精神的匱乏、政治的嚴苛等惡劣環(huán)境,終使他身上滿布的舊時代文人華貴的自尊碎了一地?菁胖袑Ψ比A半生的反思,更讓他確認了內(nèi)心對婉喻的深愛,并且在回憶里她成為他完美的歸宿。他歸來了,而記憶中的馮婉瑜又成了什么樣呢?《歸來》里的一句話??“文革結束后,飽經(jīng)思念的陸焉識和馮婉瑜終于可以團聚,婉瑜失憶,陸焉識想盡辦法也沒能讓她想起來!倍嗄甑娜松鷽r味,近乎半生的孤獨心酸,似乎歸來的是陸焉識,永不歸來的也是陸焉識;蛟S馮婉瑜是對的,“你不是陸焉識!彼茏龅,只有在車站舉著寫著他名字的牌子,一天天的等,直到天荒地老,?菔癄。

我特別被電影最后的場景打動了:雪天的車站,陸焉識拿著寫著自己名字的牌子,陪著馮婉瑜一起望向車站里走出的人群。有人說,“真正的愛并非相互凝視,而是共同朝向一個方向望去!辈恢@里是不是有這個意思,但是我想他們早就將愛情修煉成了最完美的親情。其實在我們每個旁觀者的心里都會構造一個自己希望的好的結局,然而這在影片里沒有。把原本可以美好的東西毀滅,這便是悲劇吧。

張導在悲愴與無奈中描繪了一個愛情故事,這個故事的原因是那個讓人無奈的時代。最后一幕的平靜也可能真不是心靈的平靜,而是無奈的接受現(xiàn)狀。此時這不僅是個愛情悲劇,更是個時代悲劇,我不知道這一句話合不合適,只是覺得我們之前在對近代史的反思中,這句話似乎成了永恒的回答。不過,對于一段過往,我們確實得靜下來認真反思,是人們遷就了時代,還是時代控制了我們,因為我們總要找到生活的歸屬感,坦蕩追求自己的幸福。胡性能說,直到演職人員的名字出現(xiàn)在黑色的銀幕上,他依舊被摁牢在座位上,被故事的余味所控制。我們在這種中國式的愛情及思想的中國式表達中,雖平平淡淡的,但心里怎么說,也得是久久不能平靜吧。

(胡性能影評中的一段:“一個人在精神深處期待著陸焉識能夠回到她的過去;另外一個人在現(xiàn)實里守候馮婉瑜能夠回到他的當下和未來。彼此的堅持恰恰讓兩人無法在清醒的現(xiàn)實中重逢,這是兩條鐵軌相互守望的愛情,感人卻又無望??沒有山盟海誓,沒有玫瑰花,也沒有卿卿我我的境頭,刪繁就簡的情感呈現(xiàn)是那樣的含蓄內(nèi)斂,中國式的愛情以及思想的中國式表達,讓簡約的劇情分泌出巨大的能量,直到演職人員的名字出現(xiàn)在黑色的銀幕上,我依舊被摁牢在座位上,被故事的余味所控制”。)

歸來電影觀后感3

有幸在學校的組織下與同學們一起欣賞了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歸來》,這部電影引發(fā)了我的思考。

《歸來》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電影講述了文化大革命背景下平凡家庭的數(shù)十年。男主人公陸焉識被打成右派進行勞改,在轉押途中偷偷溜走,只為回家能與妻女相見。女兒丹丹為了追逐自己的芭蕾夢想決定阻止自她3歲就遠走的父親與母親相見。當陸焉識冒著重重風險回到家門口輕輕敲門的時候,女主人公馮宛瑜痛苦地選擇了不與他相見,因為她聽到了女兒回家的聲音。陸焉識最終與馮宛瑜約好第二天早上8點在火車站相見。次日,在革委會的阻攔下,馮宛瑜只能眼睜睜看著陸焉識被帶走,并在試圖沖破阻攔使摔破了頭,也為日后失憶埋下了病根。

命運總是弄人。文革不久就結束了,后的陸焉識回到家中,發(fā)現(xiàn)即使與他劃清界限,丹丹卻沒能繼續(xù)她的芭蕾夢想,而是到工廠里做了一個平凡的女工。而此時的馮宛瑜??他日思夜想的愛人,竟然失憶了。由于在文革期間遭受的刺激,再加上那次意外中頭部受傷,馮宛瑜再也不認識陸焉識了。而陸焉識沒有放棄喚醒她的記憶,他一直在努力。就這樣,她不認識照顧她的他,他不放棄喚醒他最愛的她。他們相濡以沫,共同走完了一生。

誠然,用“失憶”作為表現(xiàn)愛的背景的確老套,但是通過陳道明和鞏俐的生動表演,我真正體會到了那個特殊時代里的愛情、親情。也許十幾年未曾相見的兩人早已忘記對方的長相,但心中的那個“他”和“她”永遠存在。馮宛瑜與女兒相依為命十幾年,共同等待著陸焉識的歸來;陸焉識隨后又用后半輩子的時間,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營造一個港灣,等待著失憶后的她的歸來。

只有家,才是溫馨的港灣。家中有親情、愛情。當我們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時,不時襲來的失落感讓我們思念家的溫馨。長夜里,正如漂泊在外的航船緩緩傾訴著對母港眷戀,羈旅四方的游子高歌一曲,感嘆巨石壓身般的鄉(xiāng)愁,家愁。離家的心早已傷痕累累,而家是治療傷痛的最好地方,它會慢慢沖淡傷痛,會讓我們忘記悲傷的昨天,會讓我們的明天更加精彩。

只有家,才是永遠的港灣。愛人、親人會永遠等待著離人的歸來,就像航船的母港永遠不會拒絕它的?。陸焉識走了,馮婉瑜帶著女兒一直等待著他的歸來;馮婉瑜的記憶走了,陸焉識就一個人默默地照顧她,用后半生的時間等待她的歸來。家在,人未歸,就會有令人感動的永遠的等待與歸來。我不禁想起古人。李白再飄逸,也會“低頭思故鄉(xiāng)”;杜甫再無私,也知道“家書抵萬金”;辛棄疾“半夜里挑燈看劍,沙場秋點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后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思,也只是對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懷念……封建時代的文人們或許是因為前途,或許是因為戰(zhàn)亂,或許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嶺里,斜陽古道下,但當他們看到城市里的萬家燈火與大江上的零星漁光,或者看到蕪山野嶺的數(shù)縷輕煙,又怎么能不憶起美好的家、美好的人,涌出萬般感慨呢?

小時候,家對我們來說就是母親在的地方。母親的溫柔伴隨著我們成長。長大后,愛人在的地方就是家。兩個人帶著孩子,同甘共苦,一起經(jīng)歷風雨、享受陽光,共同為生活而前進。珍惜彼此,共度一生。也許會遭遇很多不完美,也許會有人先離開,但生活本是如此,所以我們經(jīng)歷過,便一生無悔。就

像電影最后,馮婉瑜依然每個月都去火車站等待陸焉識的歸來;陸焉識則每個月都會去火車站接馮婉瑜回家。雖然記憶不在,但愛還在,他們依舊會為彼此等待下去??

家是永遠的溫馨港灣。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