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紀錄片觀后感心得體會10篇【全文】

思而思學網(wǎng)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心得體會一】

2017年4月1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初中部和高中部的部分班級停課半天。9點鐘,在老師的帶領下,三百多名學生列隊進入學校大禮堂,同時,一百多名學生家長也紛紛落座,他們將在這里觀看一部還沒有公映的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鏡子》是由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天網(wǎng)》欄目經(jīng)過十年醞釀與策劃,兩年拍攝和制作才最終完成。該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xiàn)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系、親密關系等情感問題,這是中國首部深刻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為了讓社會公眾更深入地了解家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紀錄電影《鏡子》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開啟了進校園活動的第一站。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于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nèi)心,與他們是多么相似”,“我告訴你們,最好不要抓著我,你們抓著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讓他跳,你看他敢嗎,他每次說完這句話,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孫子”。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在整整九十分鐘的放映過程中,每一幀畫面、每一段對白都牽動著學生、家長和老師的情緒。

隨著禮堂燈光的亮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創(chuàng)新人才研究會會長,人大附中聯(lián)合總校校長劉彭芝首先分享了她的觀影感受:“看完以后真的心潮澎湃,很震撼,很激動,跟我有共鳴。兩會剛完十九大之前推出這個片子太重要了,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我也很感謝中央電視臺,能夠在這個時候適時推出這個片子!边@部影片之所以能引起劉彭芝校長的強烈共鳴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片中關于家庭教育的思考與劉彭芝近年來的倡議不謀而合。2015年6月9日,劉彭芝校長在《光明日報》上發(fā)表過一篇署名文章《家庭教育,從教育家長開始??尊重孩子,解放孩子》。觀影后,劉彭芝再次強調(diào),“家庭教育首先要教育家長,不要光說孩子。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家庭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有一個“問題”的孩子就有一個“問題”的家庭。而且我們家長有很多不太懂教育。尤其獨生子女家長,有些家長沒有資格當家長,他有資格生孩子,但是沒有資格教育孩子!痹凇缎睦碓L談》著名主持人沙瑪阿果的主持下,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副總監(jiān)童寧,社會與法頻道《天網(wǎng)》欄目制片人、《鏡子》總導演盧釗凱,《鏡子》導演范永東與在座的師生和家長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一名高一的女生首先提問:“我對片子中的一句話特別有感觸,‘人生不止只有學習這一條路’,但是我又在想,我們真的能選擇其他路嗎?”

一位家長對于當下孩子們能夠選擇的路徑較為樂觀:“我覺得社會越開放,選擇機會越來越多。不像我們成長階段,選擇很少。”

社會與法頻道副總監(jiān)童寧分享了自己把握人生階段的感悟:“合理地把興趣愛好放在不同階段,這是學習最好的時期!眲⑴碇バiL把選擇和獲得自由的基礎聯(lián)系在了一起:“全世界孩子都得念書,那么念的書比較多、知識比較廣,將來進入社會就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一個人興趣會不斷提升、不斷變化,所以你會有自由,但是自由也是為了我們社會、我們國家做更好的貢獻,你的人生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在場的師生難抑觀影后的激動心情,就影片內(nèi)容積極提問求解。在問答中,主創(chuàng)團隊還就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初心做了一一解答!剁R子》導演范永東透露了獲取片中家庭支持的關鍵:“拍攝過程中也有很多理解上的沖突,但是我們團隊每一個人在抱著真誠幫助這些家庭的信念上,獲得了家長的信任!

《鏡子》總導演盧釗凱也吐露了心聲:“作為媒體,我們想通過該片讓更多的人關注家庭情感教育的問題,能夠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如果有更多人愿意思考,愿意做一些事情,我想我們這個片子初衷就達到了。我們在片子里講,包括家長講的‘問題’孩子,所有出現(xiàn) ‘問題’的字幕都是打引號的,因為在我們創(chuàng)作者心里,這些孩子都不是問題孩子!睘楹胃改笇⒆訚M滿的愛有時卻造成了滿滿的傷害?通過該影片,主創(chuàng)團隊希望整個社會能更加關注“問題”孩子這個現(xiàn)象的存在。并能對“問題”孩子背后所折射出的“問題家庭教育模式”進行正視與關切。劉彭芝校長也強烈希望通過該影片的播出,能有更多的家長正視自身的家庭教育問題,國家也應加快相關立法的腳步,保障孩子、家長的受教育權(quán)及其他權(quán)利。真實電影《鏡子》用心講述一個關于心靈回家的故事。在充分呈現(xiàn)社會生態(tài)復雜性的基礎上,給觀眾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心靈回家!讓愛不再變成傷害。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心得體會二】

看完前兩集,筆者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問題”,還是家長本身就存在“問題”?這些“問題”難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個“問題”孩子背后,沒有一個“問題”家庭?究竟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家長的責任真的能推卸掉么?難道這些孩子不想做一個陽光少年?為什么我的童年和別人不一樣?本紀錄片都給您帶來詳細解答!

成人是目標。學會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決不能讓孩子成為知識豐富而性格古怪,對父母沒有感情,對他人 、社會漠不關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無論犯有多大的錯誤,要和他講道理。我對孩子一直是堅持這個教育原則,讓他們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下,從小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最起碼應該成為有益于社會的合格公民而適應現(xiàn)代社會。

家長是鏡子!疤觳拧辈荒軇(chuàng)造,但家長只要不失時機地去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開發(fā)孩子天賦中的特長,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獲得成功。家長不僅是孩子的天然教師,也是監(jiān)護人,同時是伙伴、朋友和榜樣。孩子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xiàn)著家長們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爱敻改覆蝗菀祝敽酶改父蝗菀住。事實確實如此。如何當好家長,我認為,首先,努力“學會關心”。家長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關愛社會、國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愛幼,相幫謙讓,寬容大度,待人和氣。其次,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家長應堅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道德原則、規(guī)范,自覺地將完善自己道德品質(zhì)的實踐活動示范于孩子。再次,要創(chuàng)造和諧環(huán)境。教育環(huán)境的優(yōu)劣是孩子成長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諧的家庭和社會,那么家庭生活氣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視,家庭長輩品行道德的心靈潛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適當表揚和鼓勵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將學會公道;在爭吵、埋怨、偏愛和缺乏溫暖中生活,他將學會詭辯、責怪、妒忌和冷漠……,這種現(xiàn)實是“無言之教”。不是危言聳聽。

孩子是老師。家長應善于學習孩子們的優(yōu)點和長處。孩子們有很多“可愛的缺點”值得大人們學習。如蓬勃向上的朝氣,好問好學的學習態(tài)度;不保守,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點;少世故,對人對事的真誠直率;對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識一學就通、一玩就會的本領等等,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優(yōu)點都是值得家長學習的。孩子的這種優(yōu)勢,作為家長應充分的給予肯定、鼓勵和贊揚,不可忽視、指責、抑制,以至于扼殺。

尊師是關鍵。老師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系統(tǒng)教育的主體,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是孩子們幸福的締造者,心靈的撫慰者和醫(yī)治者。對于我來講體會很深,我的孩子處在單親家庭中,尊師敬親的感情較薄弱,學業(yè)基礎不夠穩(wěn)定,但是他的老師注入了大量的真誠愛心,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千方百計、苦口婆心地強化學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體都得到了較全面的發(fā)展,彌補了我們家庭教育的不足,這樣的老師倍受我、孩子和社會的尊敬,那么這樣的“園丁”培養(yǎng)出來的花朵無疑會更加鮮艷。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心得體會三】

片子的內(nèi)容很簡單,講述了三個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片中出現(xiàn)的幾個孩子有輟學的,有早戀的,有網(wǎng)癮的,所展現(xiàn)出的“問題”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問題。比如有的家長將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兒子身上,一切以學習為目標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和反抗隱患;有的家庭母親的忍讓妥協(xié)、父親的冷暴力,讓孩子產(chǎn)生了只有做出一些過格的事情才能得到關注的錯誤想法……

但故事反映的問題卻不簡單。

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有時卻造成了滿滿的傷害,這究竟是為什么?“問題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xiàn)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系、親密關系等情感問題。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紀錄片在充分呈現(xiàn)社會生態(tài)復雜性的基礎上,給觀眾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心靈回家!讓愛不再變成傷害。

孩子是家庭的鏡子

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問題”,有輟學的,有早戀的,有網(wǎng)癮的,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問題。

當孩子出現(xiàn)迷失的行為,例如不想學習、情緒不穩(wěn)定、有抵觸性情緒時,他反映的很可能是父母間夫妻關系的失衡或模糊。

當孩子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依賴、易結(jié)交壞朋友時,他所反映的往往是父母雙重標準、夫妻關系分裂、在家中缺乏歸屬感。

當母親的位置缺席時,孩子容易空虛憂郁、焦慮緊張、較優(yōu)柔寡斷,也比較容易發(fā)生人際關系問題,難以表達自己,也難與人連接。當父親的位置缺席時,兒子很容易發(fā)生成癮行為,例如沉迷于電玩、抽煙、喝酒、吸毒;女兒則很容易發(fā)生早熟、暴食或厭食癥、對成年男子有興趣、期待有人保護。

當父母一方或雙方想離開家或死去時,孩子在潛意識里會接收到這個信息,并以逃家、重病、發(fā)生意外危險等方式反映,嚴重者甚至會死亡,因為他們小小的心靈里幻想著:“我代替你走,這樣你就可以留下來“或是”我會跟著你一起走,這樣我們就永遠不會分開”。

作為家長,并不是一定要在所有方面懂得比孩子多,也不是要永遠正確,其實我們需要學習謙卑,對人生、對生活,對孩子,我們可以做一個學習者,在自我的成長中帶動孩子的發(fā)展。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對事物、對世界的理解和思考、想象與表達。

相信孩子成長的潛力。

沒有必要過度擔心孩子的未來,更不應該去剝奪和干預孩子自主的選擇權(quán)力。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重視和鼓勵孩子的獨立判斷和選擇,在他們無力的時候推一把,在他們跌倒的時候給予鼓勵,相信他們自己成長的潛力,給它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去創(chuàng)造和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

我們應該努力探索和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生命自我的意義和存在價值。父母是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榜樣,只有我們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會受益。事實上,很多的家長不是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少而是太多,孩子幼小的心靈上承受了太多的期待、太多的要求、太多的擔憂和太多的恐懼,這份厚重的“愛”壓得他們透不過氣,其實這都是家長缺乏自我價值的表現(xiàn)。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分享了觀看《鏡子》的感受:“我的感受是非常真實,因為這種跟蹤拍攝中間沒有太多的造作……我覺得這部片子值得中國的家長們看一看,因為對于孩子教育的啟示還是蠻深刻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長是不是好家長。

生活的過程,就是孩子受教育的過程,我們隨時隨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現(xiàn),為孩子示范我們希望在他們身上看到的品質(zhì)和言行。如果說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復印件。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家長朋友們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成就孩子真實的幸福。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心得體會四】

《鏡子》,是由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天網(wǎng)》欄目推出的特別節(jié)目。紀錄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鐘,央視社會與法頻道花了10年策劃、兩年攝制。紀錄片講述了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通過觀看,感觸很深。

一、要關注孩子

正如片名《鏡子》一樣,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也是整個家庭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問題”所在,恰恰是反映了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做的不足,孩子毛病的背后其實是家長的毛病。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孩子過早的叛逆心理比同齡的孩子更強。當孩子渴望得到家長關心的時候,你們往往表現(xiàn)的是不耐煩?孩子對于家長的表現(xiàn)是最為在意的,你們的一些行為,一些語言都會對成長中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即使孩子出現(xiàn)錯誤,要給孩子時間和機會去改正自己的錯誤,讓孩子用腦子想問題解決問題,哪怕問題并沒有解決甚至更糟,要給孩子從錯誤中學習的好機會。家長要關注孩子,走進孩子內(nèi)心,傾聽孩子心聲。

二、做合格家長

心理咨詢師李老師說:“我們做律師需要執(zhí)照,開車需要考駕照,可是我們做父母卻不需要,但這是我們要做一輩子的職業(yè),父母們都沒有意識到我們也需要學習。”

我們要學習家庭教育的方法,學習一些必要的心理學知識,掌握孩子每個階段的心理特點,明白每個階段家長應該怎么做家長。

我們要學習尊重個體,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個體,因為他們除了是我們的孩子,還是他們自己,要象尊重你的朋友一樣尊重他們,包括尊重他們的感覺;

我們要學習正確表達愛,愛的正確表達,就是帶著愛一點點的放手,讓孩子在引導而非控制的環(huán)境下尋找自己的人生。

三、建良好氛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有什么樣的氛圍,就有什么樣的孩子。。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親、母親不能缺位,尤其是父親,在教育孩子具有特別重要的角色。

最好的榜樣是家長,我們總是教育孩子不玩手機、不看電視,但孩子眼中的我們卻是時時刻刻手機不離手,電視任性看,怎么能教育孩子不玩手機,不看電視。作為家長,我們要做孩子的榜樣,要求孩子不做的我們家長要帶頭不做,要求孩子做的,我們家長要帶頭先做。

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父母雙方在孩子面前要團結(jié)和睦,讓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成長。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作為家長要當好鏡子、用好鏡子、擦亮鏡子,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心得體會五】

觀看完《鏡子》,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鏡子》里的問題孩子各有各的問題,而所有問題孩子的家長對造成問題孩子的原因的看法卻是驚人的一致,即孩子有問題,都是孩子的錯,與家長沒有什么關系,很多家長會不厭其煩地甚至理直氣壯地跟人講他的孩子如何如何不聽話,自己如何如何的辛苦而孩子又怎樣的不懂事。可以說這是無知導致的誤解,令人不禁扼腕嘆息。

孩子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僅僅是孩子自己的問題,百分之百是家長有問題?梢钥隙ǖ恼f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個問題家庭?纯础剁R子》里的各位家長吧,有長期打工在外無暇顧及孩子的;有夫妻不和長期吵鬧打架的;有類似工作狂,心思全放在工作上的:有對孩子獨斷專行,很少溝通的……。沒有家長刻意要把自己的孩子教壞,我們之所以說孩子有問題是家長有問題,是因為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家長負完全的責任。我們要永遠記住,孩子沒有帶著任何錯誤的觀念和缺點毛病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出生時就像一張白紙,他對待生活中一切問題的方式都是從身邊人身上學習的。孩子是從他的生活環(huán)境之中學到的如何應對生活中各種事情的方式方法的。如果一個孩子對人沒有禮貌,那我們基本可以肯定:第一,這個孩子曾經(jīng)被沒禮貌地對待過;第二,沒有人教會他如何禮貌待人。同樣,一個孩子不愿意學習,那我們基本可以斷定,在這個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里,第一,沒有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第二,沒有人教會他如何學習。

正如《鏡子》里的所有父母一樣,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普天下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勺鳛楦改,我們究竟要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在這里,我從四個方面談一談教育孩子的一些感受和粗淺看法。

一、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家長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墨子以染絲為例,來比喻人的品性是在教育和環(huán)境的習慣中形成的。據(jù)說孟母為了教子成人,曾三遷其居,從墓地之側(cè)到市場之旁,最后定居于學校之鄰,使孟子從小耳濡目染,受到傳統(tǒng)的禮儀熏陶,懂得了許多規(guī)矩,并開始勤奮好學,立志成才,F(xiàn)代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在影響孩子發(fā)展的眾多因素中,除了教育外,環(huán)境起著決定作用,而家庭文化環(huán)境顯得更為重要。如一些父母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常常手不釋卷,學而不厭,刻苦鉆研,家里充滿了學習與工作的氣氛,孩子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就會由單純模仿父母學習過渡到自覺學習,并把它同化為自己的學習興趣與行為模式,由此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和進取心。因此,家長應該非常精心地營造一個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家庭人文環(huán)境和成長空間并言傳身教。夫妻之間相互尊重,長幼之間互敬互愛,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不把工作中的煩惱和不愉快帶進家中,帶給孩子,不隨意向孩子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讓孩子沐浴在一個和諧、文明、健康、寬松的家庭氣氛中,培養(yǎng)孩子活潑、開朗、勇敢、進取的性格,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孩子樹立平等、契約、寬容、創(chuàng)新、共生的現(xiàn)代意識,讓孩子懂得:要成才,更要成人。另外,父母的社會交往也能為孩子開辟另一個成長天地,節(jié)假日,家中高朋滿座,“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或約上三五好友帶上孩子野營踏青,家長們交流思想信息,暢敘對人生的理解,對孩子的思想方法、行為習慣也是一種良好的熏陶。反之,一些家長自身生活態(tài)度不積極,不參加社會活動,不愛與人交往,經(jīng)常上網(wǎng)、看電視,家庭精神生活貧乏,孩子的身心潛移默化中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二、家長要尊重孩子賞識孩子。

家長不能把孩子作為私有財產(chǎn),孩子是獨立的,因此,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應象朋友一樣,鼓勵孩子去克服困難;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能一味指責,應該像朋友一樣教育孩子面對錯誤,幫助孩子改正錯誤。而在現(xiàn)實社會中,往往是家長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與他平等相處,相反地總想盡自己的一切去保護他,甚至替代他,這樣,孩子怎么可能得到鍛煉從而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呢?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從小就處在選擇之中,幾乎天天都有自己的選擇。孩子的興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會干的,他就越想干,會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養(yǎng)教育的對象,不把孩子當寵物,不要剝奪孩子的權(quán)利。賞識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賞識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甚至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失敗,讓孩子感到家長永遠是他的后盾。

三、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

孩子與生俱來就對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和事物充滿好奇,也渴望參與其中,獲得體驗與成功的快感,我們要給他適當?shù)貏?chuàng)造這種機會。

比如我們平時可以要求孩子洗一些自己的衣服,做一些家務。洗不干凈的時候,過后我們可以偷偷再洗一次,做的不好的地方,事后家長可以再完善完善。但是在孩子面前,記得一定表揚他們。這樣時間一長,孩子就可以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好,體驗到真實的生活。適當?shù)墓膭詈唾澷p,可以強化良好的行為習慣,防范不良行為的養(yǎng)成。俗話說一句鼓勵話,勝過百句罵。確實,比起批評和指責,鼓勵對于孩子來說,更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時我們應該拿放大鏡來發(fā)現(xiàn)孩子的良好習慣,并給予及時鼓勵和贊揚。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日之功,它需要孩子長期的努力,需要家長不斷地督促和引導,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jīng)年累月,好的習慣自然而然的就融匯到孩子的身上。。

四、多和老師探討多和家長、朋友交流

孩子在讀書期間,老師的作用是相當巨大的。經(jīng)常老師進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把在家中的不良表現(xiàn)也訴之于老師,和老師探討如何教導孩子克服不好的習慣,使其錯誤能夠得到及時糾正。這樣老師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孩子,更有利于老師從孩子的個性出發(fā),尋找一種更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此外,也要和其他家長、朋友多談心交流。把自己近段時間促進孩子進步、行之有效的新經(jīng)驗與方法講給家長、朋友聽,同時也會從對方那里獲取良好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門綜合性很高的藝術(shù),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一項偉大的事業(yè)。它要求家長綜合多方面的知識,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進行溝通交流,懂得尊重孩子賞識孩子,懂得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放手讓孩子去接受生活的鍛煉和考驗,善于和老師、家長、朋友交流經(jīng)驗。希望我們做家長的都能夠在孩子身上多花點精力、多動點腦筋,最起碼應該把我們的下一代教育成一個自食其力的、不為社會所累對社會有用的人。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心得體會六】

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看到的周圍環(huán)境,正是你內(nèi)心的倒影。鏡子是誠實的,它能清楚地映射出你的一切。

小時候,我們也像紀錄片中的孩子一樣,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被父母用雙手筑好的防護墻安全地保護著。那個時候的我們,經(jīng)不起挫折與失敗的考驗。后來,時間的刀筆無情地在父母的額頭上刻畫出幾絲皺紋,而我們?nèi)赃^著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我們與父母的溝通少了,矛盾多了,見面的次數(shù)少了,距離遠了,心與心之間在無形中產(chǎn)生了一條鴻溝。我們開始覺得父母管得太多、太頻繁,我們開始覺得父母限制了我們的自由,我們開始覺得,自己已經(jīng)可以照顧自己了。

是啊,我們長大了。

從踏進校園的那一刻,我們就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們?yōu)榱艘粋目標,為了一份責任去選擇拼搏,去選擇付出。我們必須要經(jīng)受一些沉重的打擊,吞下一些苦澀的淚水,努力變成更好的自己,去告訴父母,我們長大了,去告訴父母,不用再為我們操心了。

可是,長大并不代表我們可以不與父母溝通;長大并不代表我們可以與父母吵架;長大并不代表我們可以不愛父母,不關心父母。也許,你有時會感到對不起父母,會感到內(nèi)心深處的不安。但是,別忘了,至于未來會怎樣,我們只有努力走下去才會知道。唯有行動,才能變成更好的自己,才能解除你所有的不安。

在鏡子中看生活,在生活中看自己。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心得體會七】

國內(nèi)知名實戰(zhàn)派心理咨詢專家張久祥在《鏡子》走進石家莊第二中學活動中表示,“這是我看到央視拍的、與心理有關的節(jié)目當中最接地氣的,直入父母、還有成長中的青春期孩子心靈深處的穴位點,接觸得最近的!币韵率俏覀人對于《鏡子》的一些心得:

一、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jié)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校每周五天的教育,老師都是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興趣等等,孩子也易于接受和成長。可是周末的兩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家長的溺愛,沒有規(guī)律的學習和生活,把在學校五天培養(yǎng)出來的好習慣給忘掉了。只有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動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才能成長為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棟梁之才。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孩子需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些受父母的影響最大。你讓孩子不亂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卻隨手把衣服扔在沙發(fā)上,還口口聲聲地讓孩子把衣服整理好,孩子會照你說的做嗎?不讓孩子看電視、上網(wǎng)玩游戲,可在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家長卻目不轉(zhuǎn)睛的看著放大音量的電視節(jié)目或坐在電腦旁忘我地玩著各種游戲,孩子的心里會怎么想,能感覺到平衡呢?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最好的方式就是陪著孩子一起寫作業(yè),或者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家長看看書,讀讀報,輕聲地做些家務,讓孩子感覺到他(她)寫作業(yè)時父母也沒有清閑,這樣孩子的心里會有一種平衡感,也愿意寫作業(yè)了。

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家長要多與孩子交流和溝通,哪怕再忙,家長也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一起說說話,聊聊天,給孩子講講故事。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于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想什么、關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松。孩子向您訴說高興的事,您應該表示高興;孩子向您訴說不高興的事,您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當孩子向您訴說您不感興趣的話題,您應該耐著性子聽,表示您關注他的談話內(nèi)容。這樣,孩子便樂意向您傾訴,父母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心得體會八】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孩子更是家庭的鏡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然而,在中國,不如說父母是孩子的模板,他們制定出一套方式,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走向自己心目中的“成功”。

有些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是失敗者對自我的救贖。家長忽視了對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一味地強調(diào)“分數(shù)”,使得孩子對人生原本的美好、積極的向往和期待被無情地抹殺。

我的家庭也存在這樣的情況。

我的父母對我要求十分嚴厲,我知道他們愛我,但卻時常遭受他們愛的“創(chuàng)傷”。在我成績不如意時,他們并不會選擇給我安慰與鼓勵。反之,斥責、臉色、冷戰(zhàn),這讓我曾經(jīng)許多次喪失了對未來的信心,但我明白我心中有夢,于是我堅持。我母親脾氣暴躁,所以我努力使自己盡量溫和。

像我這樣的孩子何其多,能夠自我調(diào)節(jié)的何其少!

或許成為家庭的鏡子,不一定要將好的與壞的盡皆呈現(xiàn)出來。也許你仍在努力之中,也許你有自己的思維與夢,也許你的父母不會改變,然而你卻決不能讓你的孩子也成為這樣的下一個……

這是中國首部情感教育紀錄片,由《天網(wǎng)》欄目經(jīng)過十年醞釀、兩年拍攝和制作而成!剁R子》講述了一個關于心靈回家的故事。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故事以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系、親密關系等情感問題。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心得體會九】

孩子是家庭的鏡子。

輟學、早戀、毆打父母、輕生,不同類型的叛逆少年站在鏡子面前,我看到的卻不是那張年輕的臉龐,而是布滿皺紋的父母的面容。

人之初生,性本單純。

父母是孩子接觸最多的人,從第一次睜開雙眼到熟識數(shù)字,是孩子一生的地基,很大程度決定他們未來的性格秉性。就像白絹一展,任由父母書寫。你所謂善與惡,所謂好與壞,毫無保留地灌注在孩子腦海里。

影片中有所體現(xiàn),時常因為母親送水果飯菜打擾他下軍棋而毆打母親的澤青,年僅十四的他為什么對愛母如此狠心?影片后邊講述說到澤青的父親一直有家暴的惡習,所以目睹一次次的家庭暴力后的澤青也習以為常,甚至認為毆打母親天經(jīng)地義,是件常事,可怕卻又引人深思。

思想的深度或許可以憑借年齡衡量一二,但思想的復雜是無關年齡的。父母卻認為孩子就只是孩子,思想簡單不成熟幼稚,所以父母總是忽視孩子的思想,認為小孩也想不到什么,但是成長階段是一個塑造性格的時期,尤為關鍵又十分敏感,外界的一件小事可能蝴蝶效應似得顛覆一生。家長為了生計為了家庭,日夜操勞,自然不可能注意到孩子的小情緒,青春期的孩子不愿對父母吐露心思,雙方如果也不及時溝通,那么隔閡和摩擦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當孩子開始有較強的自我意識,有些父母天生控制狂,不容許孩子有一點偏差在他規(guī)劃好的最好看的道路上。讀書、中考、高考、畢業(yè)、工作、結(jié)婚、生子,然后仿佛就圓滿了?扇松恢挂粭l路,大多數(shù)人的幸?赡懿皇悄阆胍模此菩腋5拇蠖鄶(shù)人其實也在黑暗處厭惡這平淡枯燥的生活?蛇@種思維慣性牢固了三四十年,就變成對的了。自認為的正路,這與思想跳脫異想天開的孩子的思維有極大的矛盾,開始了冷戰(zhàn),吵架,離家出走,甚至以愛相連的兩代人變得刀劍相向,缺少的是溝通和理解。

中國人是含蓄的,年紀稍大的父母更是這樣,他們從不說愛,卻時時都在愛著。他們的愛隱形在每天三頓平淡的飯菜中,隱形在十幾年如一日的叮囑與嘮叨中,隱形在每一次爭吵后滾燙的淚水中,隱形在每一次他看你的眼神中,隱形而偉大,常見卻無價。

語言這一最適合表達愛的產(chǎn)物或許失去本意變成了負累。當語言失去美麗,變成冰冷的鐵錘,傷害的不止一個人,那心與心之間的愛的羈絆也變得搖搖欲碎了,有些或許已經(jīng)粉碎。碎滿地的玻璃,扎身!更扎心!留下難以彌補的傷疤。

深愛著的爸爸啊,你怎忍心揮下手掌,打碎孩子脆弱的心靈,毀壞家庭的和諧?

親愛的孩子啊,你怎么讓自己的快樂建立在父母每日每夜的操勞上?

深愛著的媽媽啊,你怎能讓一個愛心變成束縛孩子自由飛翔的牢籠,只做你乖巧的小寶貝?

親愛的孩子啊,你怎能無視那偉大純潔的愛,帶給他們痛苦與折磨?

親愛的,深愛的,你們都是對方最最親愛的人啊!又怎能讓痛苦代替歡笑,讓麻木代替溫柔!

孩子像風箏,父母是你的牽線人,任你在風中飛舞。

當有一天,風足夠大,風箏足夠結(jié)實,便是父母撒開線的時候了。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心得體會十】

4月16日下午,由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出品的真實電影《鏡子》在國家圖書館舉行首映典禮暨交流會。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召開之際,在200多部提名的紀錄片作品中,《鏡子》脫穎而出,入圍終審環(huán)節(jié),角逐紀錄單元最佳中國長片獎。

影片講述了一個關于心靈回家的故事。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有時卻造成了滿滿的傷害,這究竟是為什么?“問題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作為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鏡子》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xiàn)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讓人重新審視當今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系等情感問題,給觀眾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

此前,《鏡子》的主創(chuàng)團隊分別走進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首都師范大學和河北省石家莊二中的校園放映,引發(fā)了廣大師生和家長的熱烈討論。

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紀錄單元評委、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同道觀看完影片說,“《鏡子》是一味中藥,給社會提供了反思、給生命提供力量,讓社會更加和諧,這是紀錄片本身的責任!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院長林丹華說,“家庭影響孩子最深,孩子出現(xiàn)了問題父母一定要反思,只有和孩子共成長,才能讓孩子能夠有屬于他們的天地!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