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舉辦新聞發(fā)布會,介紹了教育規(guī)劃綱要中期評估學前教育專題評估報告有關情況。為了進一步讀懂教育規(guī)劃綱要實施5年來學前教育領域取得的進步,分析和預測未來5年學前教育發(fā)展的態(tài)勢,中國教育報記者采訪了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南京師范大學教授虞永平。
“這樣的增量和增幅是史無前例的”
記者:教育規(guī)劃綱要規(guī)定,到2020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0%。日前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0.5%,提前6年實現教育規(guī)劃綱要確定的發(fā)展目標,您怎樣評價普及率提高的這一幅度?
虞永平:普及率是學前教育發(fā)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70.5%的入園率比2009年提高了近20個百分點,這是一個驚人的成就。它說明了5年來我國學前教育發(fā)展迅速,教育規(guī)劃綱要實施的效果明顯,困擾已久的“入園難”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學前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的發(fā)展洼地得到了有效增填,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滿意度得到了提升。
記者:普及率大幅提高的關鍵動因是什么?這種動力能持續(xù)存在下去嗎?
虞永平:我認為,5年來學前教育發(fā)展的關鍵動因是政府有效回應了人民群眾的需要,真正認識到政府是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責任主體,發(fā)展學前教育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5年來各級政府對學前教育財政投入達到4000個億,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2萬所,幼兒園教職工新增近160萬人。這樣的增量和增幅是史無前例的。我覺得,政府責任主體意識提高背后的重要原因是,黨中央對學前教育的高度重視,《國務院關于當前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國十條》)再次明確并提升了各級政府對學前教育的認識,大家越來越認識到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yè)。辦好學前教育,關系億萬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要促進學前教育的持續(xù)發(fā)展,關鍵是要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學前教育的體制和機制!秶畻l》對擴大普惠性資源、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幼兒園監(jiān)管等一系列體制機制問題做出了制度性安排。地方各級政府出臺了很多政策,也明確了發(fā)展學前教育的制度安排和改革方向。體制機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當然,發(fā)展學前教育的體制機制建設還有很多的問題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在建立政府投入的長效機制方面還需要有新突破。
“政府加大投入,質量就有保障”
記者:在普及率大幅提高這一喜人數據的背后,我們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如何使學前教育規(guī)模與質量比翼齊飛?
虞永平:學前教育普及率的提高,說明了廣大人民群眾有需求,說明政府只要提高了認識,是有能力滿足群眾需求的。到,我國在園兒童已經達到4050.71萬,這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學前教育體系,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的問題和挑戰(zhàn),很多問題的解決有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包括地區(qū)差異和城鄉(xiāng)差異等問題,也包括教師的地位待遇總體較低的問題,有些地區(qū)家長承擔的學前教育成本比較高的問題,以及教育質量的不平衡等問題。
數量與質量并重是發(fā)展學前教育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實施教育規(guī)劃綱要的過程中,教育部發(fā)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各地政府采用多種方式加以宣傳和落實,努力讓《指南》精神落實到教師的教育行為中,并走進千家萬戶。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也參與到了宣傳和組織實踐探索的活動之中。從我們組織的多次學前教育征文活動、幼兒園課程改革經驗交流活動等情況看,教師和家長的兒童觀、教育觀有了較明顯的改變,幼兒園教育活動日益豐富多樣,“小學化”現象得到了一定的遏制。當然,當前的教育質量還有不能令人滿意的地方,“小學化”現象還沒有真正消除,還必須通過深入貫徹《指南》入手,從提升教師的地位待遇進而提高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出發(fā),進一步建立有利于學前教育發(fā)展的質量保障體系。總之,政府加大投入,質量就有保障。
進一步實現公益普惠,要靠對各類園投入到位
記者:您覺得未來5年學前教育將迎來怎樣的挑戰(zhàn),在發(fā)展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虞永平:未來5年學前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有很多,我想核心的是三個。一是如何進一步擴大資源,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的入園需求。尤其是人口生育政策調整后,二孩將在未來5年內入園,這是新增的剛性需求,必須有資源增量加以保障。因此,如何未雨綢繆,提前行動,防止新的入園難將是一個重要的挑戰(zhàn)。二是如何在現有的基礎上,實現政府投入長效機制的新突破,實現政府投入的新跨越。政府的制度性穩(wěn)定投入是學前教育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的關鍵所在,也是幼兒園有質量運行的根本保證。三是教師地位待遇的有效提高,包括編制、工資、社保、職稱評定等。全社會一定要深刻認識到,教師的地位待遇問題是影響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要努力讓教師感受到專業(yè)人員應有的尊嚴感、榮譽感。
記者:當前,對幼兒園投入的體制機制還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縣級財政壓力過大,還有一些公辦園尤其是企事業(yè)單位、集體辦幼兒園缺乏必要的財政支持,您覺得未來如何破解這一長期存在的難題?
虞永平:其實,5年來,我國的學前教育體制機制改革還是有成效的,中央財政對中西部的傾斜政策得到了落實,各地也注重了向困難地區(qū)和向農村的傾斜性投入。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縣級財政的負擔。公共財政除了進入公辦及公辦性質的幼兒園,還能進入民辦幼兒園;甚至一些地方公辦教師除了進入公辦及公辦性質的幼兒園,還能進入民辦幼兒園。各地創(chuàng)造了很多優(yōu)化投入機制的有益經驗。尤其是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建設,充分體現了政府向各類幼兒園投入的力度,這種投入確保了幼兒園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當然,要進一步實現學前教育的公益和普惠,一方面,政府對公辦幼兒園的投入要到位,編制要到位,讓公辦幼兒園真正姓“公”,讓公辦園做公益普惠的表率。另一方面,加強對各類公辦性質幼兒園的投入,解決它們發(fā)展和運行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并通過公共財政引導和保障普惠性的民辦幼兒園,努力更好地解決“入園貴”的問題。
從資源供給和發(fā)展保障等方面實現新突破
記者:2010年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后,鄉(xiāng)村幼兒園數量大幅度增加,在2011-新增了13899所。新增學前教育資源和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都在向農村大力傾斜,您覺得未來農村學前教育將迎來怎樣的發(fā)展格局和前景?
虞永平:教育規(guī)劃綱要實施過程中,重視了對發(fā)展農村學前教育的政策傾斜,基本實現了城鄉(xiāng)協同發(fā)展的目標。由于我國農村人口還是相對較大,農村學前教育發(fā)展的基礎依然相對薄弱,未來幾年對農村學前教育的傾斜政策還應該得到延續(xù),農村學前教育投入長效機制的建立、農村幼兒園基本建設、農村幼兒園教師培訓以及農村幼兒園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還應該是整個學前教育發(fā)展中的重點工作。應結合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和建設的推進,進一步研究發(fā)展農村學前教育的新制度和新措施,從資源供給和發(fā)展保障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要研究和落實如何吸引更多專業(yè)能力強的教師加入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如何加強農村幼兒園教研工作,不斷提升農村學前教育質量,更有效地消除“小學化”現象。
記者:提高保教質量,更多的是依靠建立一支專業(yè)的教師隊伍,目前各地普遍面臨著教師數量不足、專業(yè)化水平不高、流動性大等問題,就各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來看,有哪些好的機制或政策可以借鑒?
虞永平:教師隊伍建設是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的基本保證。很多地方政府已經關注到了教師隊伍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這些政策和措施的核心是加強投入,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待遇。5年來,很多地方都增加了幼兒園教師的編制,有些地方5年內增編的數量超過了過去20年的增編數。還有很多地方設法解決了非在編教師的保險金,提高了他們的薪酬,并努力向同工同酬的目標邁進。有些地方出臺了縣聘鄉(xiāng)用的政策,有些地方給予在崗教師考編的機會,還有一些地方為了鼓勵教師到農村工作,采用了激勵性的薪酬制度,等等。教師隊伍的建設,需要對教師的培訓和引導,需要激發(fā)教師的責任心和事業(yè)心,更好地采取措施滿足教師的基本需要和給予合理收入,使教師具有職業(yè)榮譽感,并愿意為學前教育事業(yè)而不懈努力。(記者 紀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