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從1992年開始,稅務系統(tǒng)每年定于4月份集中開展稅收宣傳,稱為“稅收宣傳月”,由國家稅務總局制定指導思想、宣傳主題,各地國稅局、地稅局結合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稅收宣傳活動。
2017稅收宣傳月手抄報的圖片大全01
2017稅收宣傳月手抄報的圖片大全02
2017稅收宣傳月手抄報的圖片大全03 2017稅收宣傳月手抄報的圖片大全:
一、稅收宣傳月
從1992年開始,稅務系統(tǒng)每年定于4月份集中開展稅收宣傳,稱為“稅收宣傳月”,由國家稅務總局制定指導思想、宣傳主題,各地國稅局、地稅局結合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稅收宣傳活動。
稅收宣傳月活動的成功舉辦,以及它成為全國開展稅收宣傳的一項制度固定下來,并長期堅持下去,實在是一項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事情。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年一度的稅收宣傳月活動,已經成為全國稅務系統(tǒng)認真開展稅收宣傳,做好納稅服務的一項重要工作;已經成為全國納稅人自覺接受納稅教育,做依法納稅公民的重要課堂;已經成為社會各界人士主動了解稅收,努力增強納稅意識的重要途徑。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社會公民開始關心一年一度的稅收宣傳月活動,越來越多的稅務干部積極投身于這項活動的組織實施,越來越多的經濟專家開始審視稅收宣傳月制度的社會影響與潛在價值。
(一)稅收宣傳月制度的緣起
首先,稅收宣傳月制度緣起于改革開放的大潮,緣起于稅務部門對稅收宣傳工作的高度重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改革開放路線后,隨著市場經濟機制的建立,我國稅收事業(yè)得到飛速發(fā)展,財政收入90%以上主要靠稅收。面對國家經濟的嚴峻形勢,為了穩(wěn)定大局,黨中央、國務院對稅務部門寄予厚望,稅收任務十分繁重。受長期的計劃經濟影響,人們對稅收概念的認識極為模糊,納稅意識十分淡漠。稅收工作困難重重。為了不辜負黨中央、國務院對稅務部門寄予的厚望,時任國家稅務局局長金鑫提出稅務系統(tǒng)要“勇挑重擔,為國分憂”,率領全國稅務系統(tǒng)加強征管,努力征收,力爭超額完成稅收任務。國家稅務局領導一致認為,要達到目的,加強稅收宣傳、增強公民納稅意識是關鍵。于是,他們確定先從加強稅收宣傳入手,建立專職宣傳機構,調集專職宣傳骨干,大力開展稅收宣傳。
其次,稅收宣傳月制度緣起于稅收宣傳機構的建立和宣傳人員發(fā)揮出來的工作熱情與聰明才智,緣起于連續(xù)開展3次大規(guī)模的稅法宣傳教育活動。1989年7月,國家稅務局組建宣傳處,其主要職能是負責對全國稅收宣傳工作的領導和統(tǒng)一對外的稅收宣傳工作。該機構一經組建,就把開展一系列稅收知識和稅法宣傳教育活動放在首位。他們充分調動宣傳人員的積極性,大力發(fā)揮宣傳人員的聰明才智與創(chuàng)新精神,策劃項目,創(chuàng)意方案,制定辦法,組織實施。1989年9月~1990年9月,國家稅務局與團中央聯(lián)合,成功地開展了全國個體工商戶稅法宣傳教育活動。該活動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政領導的充分肯定,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通過這次為期1年的稅法宣傳,全國有400多萬個體工商戶獲得稅法宣傳知識合格證書,1000多戶獲得遵守稅法模范戶證書。山東省個體工商戶主動補繳稅款6000多萬元,四川省有5萬多人在活動中主動補繳稅款。全國個體工商戶的稅法意識明顯增強,稅收環(huán)境明顯改善,稅收明顯增長。1989年我國個體工商戶稅收比上年增加42億元,增長43.5%.
繼全國個體工商戶稅法宣傳教育活動之后,為了把稅法宣傳教育活動推向全國各階層,從1990年10月起,國家稅務局與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聯(lián)合開展了為期1年的稅法宣傳教育活動。這次開展的稅法宣傳教育活動范圍之廣、聲勢之大、影響之深、效果之好,都是稅收歷史上未曾有過的。
如果說2次較大規(guī)模的稅收宣傳對當時的稅收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的話,那么,稅收宣傳如何立足當代,著眼未來,是擺在稅收宣傳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嚴峻課題。作為從事稅收宣傳的工作者,筆者把稅法基本知識編成若干個童話故事,利用1990年暑假,與《中國少年報》聯(lián)合開展了《我是稅法小小宣傳員》征文活動。這立即在全國少年兒童中產生了強烈反響。全國數以萬計的青少年朋友參加了這項活動。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應北京東四小學四年級學生趙宇慧的要求題詞:“希望全國少年兒童都來做稅法小小宣傳員!比珖5000多名少年兒童獲得各種獎勵。1990年11月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的授獎儀式。時任中顧委常委陳錫聯(lián),中顧委常委、中央關心下一代委員會主任康世恩,國務委員兼財政部部長王丙乾和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李源潮等領導出席了授獎大會并講話。此后,連續(xù)每年都舉行全國青少年稅法宣傳活動。在連續(xù)開展了3次大規(guī)模的稅法宣傳教育活動后,有關部門逐步意識到需要建立一個長效的宣傳制度,于是,稅收宣傳月制度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