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黨組織:
自從我被確定為預備黨員以來,接受了黨的教育,系統(tǒng)地了解了黨的歷史、性質(zhì)、奮斗目標、建黨宗旨、組織制度和組織原則等基本知識。經(jīng)過近一段的學習和黨員的幫助,本人在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在工作中向黨員同志看齊,對黨的認識更加深刻,F(xiàn)將本人近期思想情況匯報
第一,提高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覺性。
"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黨章規(guī)定的共產(chǎn)黨員義務的第一條。共產(chǎn)黨員必須懂得: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礎,政治上的清醒于理論上的堅定。有的同志在重大問題上政治不敏銳,甚至失去辨別能力,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應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理論上貧乏,政治上就不清醒。只有刻苦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才能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huán)境中,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力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的新形勢下,堅定共產(chǎn)主義理想和信念,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永葆一個共產(chǎn)黨員應有的共產(chǎn)主義純潔性。
第二,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一個基本原則。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堅持學以致用。最重要的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改造主觀世界,端正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為人民謀福利的自覺性。評價一個共產(chǎn)黨員重要的是看他做的怎么樣,看他能不能在端正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下功夫,實現(xiàn)學于用、知與行、說與做的統(tǒng)一。
第三,掌握做好本職工作的知識和本領。
黨章中對"學習科學、文化和業(yè)務知識,努力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作為共產(chǎn)黨員的一項義務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科學技術對社會,對經(jīng)濟影響愈來愈大。因此,我們要把學習科學、文化和業(yè)務知識,掌握做好本職工作的知識和本領,提高到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高度來認識,從而增強學習科學、文化和業(yè)務知識的自覺性和緊迫感。共產(chǎn)黨員要掌握做好本職工作的知識和本領,一靠學習,二靠實踐。要干一行,愛一行,學一行,鉆一行,精通一行,努力成為本職崗位上的內(nèi)行、能手和專家。
第四,通過樹立正確人生觀。
共產(chǎn)黨員的先進性不是天生具備的,而是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總結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認真、系統(tǒng)地學習,特別是學習政治理論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共產(chǎn)黨員只有通過努力學習文化,學習科學技術,才能具備建設的業(yè)務能力;只有通過學習政治理論,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才能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備卓越的判斷能力,防腐拒變的能力。
同志多次指出,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首先要講學習。講學習是講政治的前提,只有不斷地加強學習,才能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頭腦。我國的改革開放和進入了新的階段,我們面臨著復雜的形勢,要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遵守政治紀律,提高政治鑒別力、政治敏感性,防止和排除各種錯誤思想和傾向的干擾。要做到這些,不學習、不用科學的理論武裝思想是不行的。沒有科學理論的武裝,就不能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就不可能有高度自覺的政治意識、堅強的黨性和共產(chǎn)黨人的浩然正氣。我們要聯(lián)系實際工作和思想實際,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之所以能夠經(jīng)受住國際國內(nèi)各種各樣的考驗,把改革開放和不斷推向前進,從根本上說靠的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靠的是全黨對這一理論的學習和實踐。今后,我們要戰(zhàn)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取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仍然要靠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仍然要靠全黨全國人民深入學習、認真實踐這一科學理論。黨的十八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黨章中明確規(guī)定中國共產(chǎn)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號召全黨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為開創(chuàng)新局面而奮斗。我們要按照黨的十八大的要求,進一步增強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緊迫感,掀起學習的新高潮。
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在思想上保持高尚的境界。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但精神境界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學習和實踐中培養(yǎng)和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