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錄取通知書發(fā)放時間及開學時間和新生入學指南軍訓須知
四川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由原四川大學、原成都科技大學、原華西醫(yī)科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于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兩次“強強合并”組建而成。原四川大學起始于1896年創(chuàng)辦的四川中西學堂;原成都科技大學由1954年全國院系調整時建立的成都工學院發(fā)展而來;原華西醫(yī)科大學的前身是1910年美國、英國、加拿大的5個基督教會組織在成都創(chuàng)辦的私立華西協(xié)合大學。四川大學現(xiàn)任校黨委書記楊泉明教授,校長謝和平院士。
四川大學地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國”的成都市區(qū)。學校設望江、華西校區(qū)和江安新校區(qū),占地面積705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272萬余平方米。校園環(huán)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扎實的辦學基礎和以校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校風“嚴謹、勤奮、求是、創(chuàng)新”的川大精神。張瀾、吳玉章曾任校長,朱德、楊尚昆、郭沫若、巴金、朱自清、童第周、周太玄、劉承釗、馮友蘭、朱光潛、李?人、魏時珍、惲代英、王右木、江竹筠、柯召、張銓等,曾在此求學或傳道授業(yè)。2001年評選的古今100位“四川文化名人”的近代50人中,有36人為川大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有50人為川大校友。
四川大學是國家布局在中國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大學。學校設30個學科型學院,建有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和網(wǎng)絡教育學院。學科覆蓋了文、理、工、醫(yī)等11個門類,有46個國家重點學科,3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74個博士點,361個碩士點,136個本科專業(yè),28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9個國家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及課程教學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28個教育部高等教育特色專業(yè)建設點。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已形成以“本科生教育為基礎,研究生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為重點,其他辦學形式為補充”的辦學格局。目前在校本科以上全日制普通學生達4.4余萬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30172人,碩士和專業(yè)學位研究生10392人,博士生2740人,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735人。此外,學校還有成人高等教育學生2萬余人,網(wǎng)絡教育學生2萬余人。
四川大學現(xiàn)有教職工11035人,具有正高級職稱的139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841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3人,“杰出教授”6人,“*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2人和講座教授9人,“973”首席科學家6人,“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1人,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1人。
四川大學是國家知識創(chuàng)新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基地。學校現(xiàn)有1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工程中心,1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9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衛(wèi)生部重點實驗室;有9個國家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及課程教學基地,7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4個全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國家藥物臨床實驗機構,1個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學校在文學、史學、數(shù)學、材料、能源、化工、輕紡、生物學、口腔醫(yī)學、臨床醫(yī)學、基礎醫(yī)學等方面都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2001年以來,學校共獲國家科技三大獎20項。2009年,學?蒲薪(jīng)費達到了12.1億元,發(fā)表國內科技論文總數(shù)列全國第4位,SCI收錄論文數(shù)列全國高校第6位。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學校先后編撰出版了《漢語大字典》、《全宋文》、《中國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設成果。近年來,2名教授的研究成果相繼入選《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第一、二批十大優(yōu)秀成果,入選總數(shù)全國高校并列第一位。
我校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典雅,服務設施先進、齊全,圖書館藏書700余萬冊,人文博物館珍藏文物4萬余件,自然博物館收藏動、植物標本60余萬件(份),檔案館和校史展覽館珍藏歷史檔案9000余卷。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齊全、設備先進。學校還建有校園網(wǎng)、分析測試中心、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心、國家外語考試與出國留學人員培訓機構等,主辦有42種面向國內外發(fā)行的學術刊物。并建有歷史文化長廊和校史展覽館,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四川大學抓住西部大開發(fā)的歷史性機遇,正在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