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將一位手藝人稱之為“匠人”,是感喟于他們窮其一生,將一件事做到極致的決心,當物欲橫流、瞬息萬變的都市文明逐漸吞沒傳統(tǒng)文化的印記時,匠人們的這份匠心更顯厚重。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匠心的名人故事,歡迎閱讀。
1、張向東:50年與皮影共舞
在河北昌黎,有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他是昌黎皮影的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從13歲開始學習皮影,成為“拿影”演員,也就是操桿手,15歲便因為高超的操縱技巧被稱為“小箭桿王”。他的一生,也伴隨昌黎皮影的起起落落,他就是著名民間皮影藝人張向東。
兩年前,張爺爺來到北京龍在天袖珍人皮影藝術團任教。這個成立于2008年的藝術團如今已發(fā)展成為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皮影技藝傳習基地。這個藝術團有超過百人的袖珍人演員,他們平均年齡22歲,因先天或后天原因生長激素不足,平均身高只有1米3左右。張向東一邊帶著劇團奔走演出,一邊投身于后繼人才的培養(yǎng)。
他的一生,是一支與皮影戲的雙人舞,當燈光照亮白色幕布、樂曲響起,便是他的舞臺。
張向東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皮影,詮釋著自己的生活。一個對生活永遠飽含熱情的人,會將生活的體悟注入自己的熱愛當中。老人至今仍活躍在皮影表演的舞臺上,帶領著自己組建的團隊,執(zhí)著地將這門中國傳統(tǒng)藝術表演形式進行著傳承、推廣和創(chuàng)新。
有人覺得,舊時緩慢的節(jié)奏和艱澀難懂的唱腔,已經(jīng)不再符合當下的文化氛圍和審美需求,在張向東看來,像皮影戲這樣的傳統(tǒng)文化必須先繼承后改革。
“我們給各位表演《火焰山》,有一段孫悟空打的牛魔王現(xiàn)原形以后,牛魔王變成牛,我把西方‘斗牛士’引進皮影,所以說大家看起來非常有意思。我們在國外演出時候,其他的情節(jié)沒有引起大家注意,但是一到斗牛出來時候,外國朋友非常歡迎,這個方面我嘗試到,只有改革才能使古老藝術還在前進。”
年逾花甲的張向東談起一生摯愛,聲如洪鐘,精神矍鑠,當年那個13歲的少年,因為好奇拿起一件皮影人像時,是否預見了,這就是自己要窮盡一生去做的事。
2、周小寒:續(xù)寫宮廷地毯歷史
“很多中國的老的東西,我們自己對它缺乏認識和愛惜!敝苄『畬χ袊靥何幕@研與推廣的初心正是源自于地毯文化認知的缺失,曾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莫大的遺憾。
與張向東爺爺學習皮影戲的“童子功”相比,周小寒作為宮廷地毯的制造者委實算是“半路出家”。二十出頭時,周小寒在長城書畫社賣老地毯,買老地毯的基本都是外國人,顧客中包括英國前首相希斯等政界要人。在被那些國外地毯愛好者的狂熱感染的同時,周小寒也開始了自己的深思:
外國人對中國的地毯都有這么深厚的感情,都有這樣的研究,咱們中國人自己干嘛呢,所以后來我就開始鉆研老地毯。
這一研究就是二十余年,周小寒從一名宮廷地毯的賣家,變成了碩果僅存的純手工植物染色宮廷地毯的制造者。說是碩果僅存并不夸張,做宮廷地毯面臨的最關鍵問題就是與純植物染色工藝相結合,但事實上,因為工藝配方復雜和高昂的成本,純手工植物染色的工藝也已經(jīng)斷代,市面上出售的地毯無不是化學染色制成。
盡管沒有師傅領進門,周小寒也靠著一股韌勁兒開始自己鉆研,多方查找古籍資料,而后又輾轉(zhuǎn)內(nèi)蒙古、西藏、新疆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多方討教,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周小寒終于摸索出一些門道,就開始自己動手做。
一張精美的宮廷地毯的誕生,要歷經(jīng)選毛、清洗、梳彈、紡線、天然植物染色、織作、打磨等一系列嚴格的工序,并全部以純手工完成。
在這個物質(zhì)文化高速發(fā)展的今天,能用兩三年沉下心去制作一張地毯著實讓人感觸頗深。而它身上承載著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和推廣,更讓人體會到“匠心”的難得:
一個民族的文化應該延續(xù),應該傳承下去。它已經(jīng)存在了兩千多年,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它從前能展示出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展示出民族的喜怒哀樂,今天更要展示出中國人民的聰明智慧,展示國家的繁榮富強,對中國文化聞名世界做出偉大貢獻。
3、宋明:20年熱血獻藏民族手工藝教育
“我祖籍是山東!痹谖枧_上這個硬朗魁梧的康巴漢子說起自己的故鄉(xiāng)之前,所有人都以為他是個地地道道的藏族人。
在西藏拉薩的文化圈里,宋明的名聲不小。大學時,他還是個普普通通學習油畫的藝術生,畢業(yè)后,他將自己的青春和一腔熱血獻給了藏文化的守護,他在西藏一待就是二十年,這二十載漫長歲月之中,他的身上有了幾重身份,他不僅是畫家、歌手、紋身師、酒吧老板、室內(nèi)設計師,更是一位唐卡畫家。
“唐卡”在藏語里是卷軸畫之意,是供奉的圣物,繪制短則半年,長則十余年,還要經(jīng)由開光、加持,使之具有靈氣,才算完成。就算歷經(jīng)幾百年的歲月,色澤仍然艷麗明亮。唐卡的一點一畫皆傳遞著信仰的力量。
而這二十年里最讓宋明有成就感的,是他創(chuàng)辦了拉薩雪堆白傳統(tǒng)手工藝術學校。這所名字就飽含詩意的學校,是宋明為傳承藏民族手工藝術嘔心瀝血的嘗試。學校招收游牧貧困生免費教學,以產(chǎn)學研教學方式,讓這所學校成為了傳承民族優(yōu)良手工藝人才的搖籃。
“作為校長,現(xiàn)在最讓我欣慰就是辦學那么多年,學生們完全掌握了包括唐卡在內(nèi)的我們藏民族很多的手工技藝,還有一些雕塑類、陶瓷、編織類,大家都很珍惜這種學習機會。在短短的7、8年之內(nèi),他們獲得很好的手藝,在傳承手藝的同時,對家庭各方面能夠做支持和幫助,這就是我們辦學最欣慰的地方!
“有什么力量讓您免費教學!
“畢業(yè)時候有一個聲音,你要來,然后沒有什么其他原因,就去了。”
西藏是他內(nèi)心所屬的故鄉(xiāng),那里藏著令他癡狂的傳統(tǒng)文化之大美。當年意氣風發(fā)闖高原的少年郎,如今鏡中觀己已是兩鬢微白,人生最美的光景,都留給了這座夢里的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