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偶爾對照著某電影排行榜補看電影,據(jù)說都是評分很高口碑很好的。有的耐著性子看完,有的覺得不過如此,有的覺得不乏動人之處,有的覺得確實不錯。想來,是各人的口味不同吧。近期補寫的任務(wù)較重,有的或因時過境遷,或因感想膚淺,不免敷衍。而這部《小鞋子》,看時便感動,心疼。時不時想起來,仍是不吐不快吧。或者說,想介紹給友人一觀,即使您看過并不感冒。
先說影片的產(chǎn)地,伊朗。對我來說,是個不怎么熟悉的國家,中東的伊斯蘭國家。更直白地說,在我的世界里,除了美歐日等發(fā)達國家,便是中國這個蒸蒸日上的發(fā)展中大國,除此以外,似乎便都是第三世界國家了,要么如朝鮮般做困獸斗,要么如非洲般國民食不果腹。遺憾的是,我真為國內(nèi)的影人臉紅?纯次覀兤剿匮劾锏娜跣衣浜髧仪钒l(fā)達國家,看看印度電影中的民族特色,看看這部伊朗電影中的真情,再想想我們的影視作品。我本淺薄無知,能夠想到的,除了豐乳肥臀黃金甲,除了帥哥靚妹咖啡館,滿眼的蒙太奇,似真似幻以外,入我心令我回想的影片,實在與我們的泱泱大國身份不成比例。每每丑惡的民族自尊心作祟,看到這些所謂的小國的優(yōu)秀作品,我便想恨鐵不成鋼般地高談闊論。我們都需要反思,需要努力。
影片開頭,給我的感覺是老得掉渣的老電影,或者說,真實得令習(xí)慣了虛偽的我們看起來反而不真實。感動我的,有爸爸的虔誠信仰,有媽媽的堅強,有哥哥的眼淚,有妹妹的聰靈,有許多許多。令我心疼的,有他們看起來物質(zhì)匱乏的生活,有屋漏偏逢連陰雨的事故,有哥哥傻呵呵一再翻找鞋子的不甘,有哥哥沒能拿到銅牌而拿到了金牌的愧疚,有妹妹追趕掉進水溝的鞋子時的焦急,有兄妹偷偷在本子上商量計策的狡黠,有兄妹在水池邊刷鞋子時吹出漫天泡泡的童趣,有兄妹看到穿妹妹舊鞋子的小女孩失明爸爸時黯然離開的同情心,有媽媽煮湯送給更困難鄰居的助人精神,有爸爸自行車里若隱若現(xiàn)的那雙新鞋子帶給我們的希望,有好多好多。整部影片,牽動我心的,實在太多太多。稍夸張地說,我覺得我的心都快揉碎了化掉了;蛟S真應(yīng)了那句,語言很蒼白。明明覺得很好的電影,此時推介,卻不知該寫些什么。江郎才盡。
真善美,是每個人都有權(quán)利追求與享受的東西,對國家亦然。這可能也是藝術(shù)無國界得以存在的前提之一。同樣,美的東西是不問出身的。其實這個命題本身便有問題,因為其隱含的前提是,我們先入為主地以為,美的創(chuàng)造者是分了三六九等的,因了藝術(shù)本身以外的標準。再具體一點說是,只有強大的國家才可以產(chǎn)生偉大的作品。我們可以用GDP衡量一國的經(jīng)濟總量,但能因此像電視上那樣幸福嗎?我們可以用豐衣足食衡量生存的無憂,但能因此生活得有品質(zhì)嗎?我們可以用數(shù)量多來判斷文藝的繁榮,但能因此一定由量變上升到質(zhì)變嗎?這通反問是很沒有道理的,邏輯也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無非是想說,我們誠不宜妄自菲薄,但也不宜目空一切。我們需要大干快上,但也需要腳踏實地。
有幸遇到觸動人心的東西,發(fā)發(fā)牢騷,也算是填補生命的一種可選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