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向你們介紹抗日英雄楊靖宇……”最近,剛放寒假的四川大學藝術(shù)學院大一學生傅哲,并沒有急著回家,他和同學們一起來到成都市中小學校,給學弟學妹們“講課”。
為推進高校思政第二課堂建設(shè),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從2017年6月開始啟動“微紀實”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大學生走進中小學校園,實現(xiàn)思政理論課“下沉”,促進大學課堂與中小學課堂對接,涵育。
早在秋季,四川大學“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chǔ)”課就要求學生用微視、秒拍、美拍等短視頻拍攝軟件創(chuàng)作“八秒正能量”微視頻。令校方出乎意料的是,通過班級初賽進入決賽的有500人,提交參賽作品156件,在四川大學官方微博、微信、微視頻等媒體平臺展播作品112件,而視頻點擊量竟突破1500萬次。
四川大學思政課探索是四川省思政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一個縮影。2017年以來,四川省積極開展大學生思政課學習成果展示系列活動,通過藝術(shù)展、公開課、微電影、夏令營等形式,增強學生學習思政課的主動性、積極性,提升學生對思政課參與度,引導廣大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不斷堅定“四個自信”。
去年,在全國各類高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成果展示活動中,四川頻獲佳績。不久前,西華大學學生李維碧的藝術(shù)作品《一帶一路》獲得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藝術(shù)作品巡展活動一等獎,她表示,這種形式大大提高了藝術(shù)類專業(yè)學生的積極性,加深了思政課和專業(yè)課的有機融合,提升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還原場景”“走出課堂”“視頻授課”“師生辯論”“雙向互動”……小切口、大主題、全過程、全方位、全參與,是四川高校思政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的鮮明特征和突出成效。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一年來,四川各高校除了守好思政教育的“主陣地”,把好“主渠道”,更打破“圍墻”,讓思政課與學生專業(yè)學習相結(jié)合,走出教室,與實踐結(jié)合、與生活結(jié)合,使思政課有了全新的“打開方式”,變得“血肉豐滿”“有意思”“都愛聽”“真相信”。(本報記者 魯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