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度十大教育銳評

思而思學網(wǎng)

 1.亟須抑制搶生源的惡性競爭

【原文摘要】

現(xiàn)在各省在縣域內都建有一兩所優(yōu)質高中,便于縣域內優(yōu)秀學生接受較優(yōu)質的教育。但有少數(shù)考試成績突出,被清華北大等大學錄取比例較高的所謂名校卻到各區(qū)縣去搶先選拔學生,有的甚至用重金去收買優(yōu)質生源。還有的學校招收已被高校錄取但不夠理想的學生到校復讀,用強制訓練的方法使他們第二年能夠考上名校。這不僅破壞了當?shù)亟逃鷳B(tài),使得當?shù)乜h級高中無法招收到本地的優(yōu)秀學生,當?shù)匦iL意見極大,而且社會影響惡劣。

教育部門必須抑制這種無序的教育競爭,切實落實《實施意見》的規(guī)定,建立一個區(qū)域和諧、共同發(fā)展的良好教育生態(tài)。(1月5日,作者顧明遠)

2.辦教育不能濫用市場思維

【原文摘要】

在有的人眼里,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個人,享有選擇“雇主”的完全自由,高校人才流動“一個愿打一個愿挨”,不應加以干涉。這倒符合西方古典經(jīng)濟學中“經(jīng)濟人”的概念,即假定人思考和行為都是目標理性的,唯一試圖獲得的經(jīng)濟好處就是物質性補償?shù)淖畲蠡8咝H瞬鸥偁幍默F(xiàn)實圖景,也不斷印證這一理論相當“接地氣”。如今教育主管部門亮明態(tài)度,正是對亂象的積極糾偏。

當下市場思維的過度泛濫,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良性的教育生態(tài),并引發(fā)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影響了教育和教育工作者的社會形象,拉低了公眾的教育滿意度。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醒和反思。(2月13日,作者楊國營)

3.小心“精準挖人”傷了高!敖罟恰

【原文摘要】

高!懊粲谕趽尅比瞬胖e,有違發(fā)布此榜單之初衷,也無助于高校自身的長遠發(fā)展,更無益于學者成長的“詩意棲居”,遠未達到其行動所指向的美好愿景。

風物長宜放眼量,單純期望挖人就能畢其功于一役不足取。在推進“雙一流”建設的大潮中,高校更應做的,絕不是競相開高價碼“挖搶”人才,而是以開放的胸襟和浩然之正氣引領發(fā)展之路。有胸懷,方能匯大師,聚英才;有正氣,乃學術本真,方能久遠。同時,還應切實轉變人才觀,超越那些僅僅停留在人與人之間淺層次的單向流動,秉持綠色共贏的發(fā)展理念,順應“互聯(lián)網(wǎng)+”式的人才共享新構,通過遠程移動、互聯(lián)互通而網(wǎng)羅大批超一流人才,以實現(xiàn)更多人才資源的最優(yōu)化配置共享。(3月3日,作者張立遷)

4.從國家戰(zhàn)略視野鑄造“雙一流”

【原文摘要】

地方政府和高等學校在貫徹執(zhí)行“雙一流”政策的過程中,要將人放到中心位置,客觀看待西方價值支配下的簡單評價指標,不能舍本逐末。各地在“雙一流”建設中,要有大局意識,避免各自為政,搞本位主義、地方主義,“雙一流”建設不應該成為一場曠日持久的互相攀比、互挖墻腳、無序競爭的功利性游戲。

只有放棄功利心、浮躁心、投機心,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做到以學為尊、以生為本、以師為先,將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提升作為發(fā)展的內在動力,忘記外在的剛性指標、建設套路和功利驅動,共同信守“雙一流”建設的基本內涵和價值,“雙一流”建設的國家戰(zhàn)略目標才有可能早日實現(xiàn)。(3月9日,作者張端鴻)

5.低齡留學熱不等于對教育不滿

【原文摘要】

伴隨低齡留學熱,尤其是出國讀中學熱,一些名人、專家紛紛站出來說:低齡留學熱,是對中國教育說不。仔細分析原因,就知道這種說法站不住腳。中國有句話:砸鍋賣鐵都要讓孩子上學。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家長的第一支出,在經(jīng)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總希望投入更多,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這時出國留學就成為一個必然選擇。不僅是中國大陸,韓國、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國香港、臺灣地區(qū)在經(jīng)濟起飛時期,都曾出現(xiàn)這種情況。

因此,出國留學熱首先是一個文化現(xiàn)象,并非對中國教育的不滿,而是在有了物質條件后,對教育路徑的多樣化選擇,這就如美國有錢人會選擇去最好的私立學校、英國人選擇伊頓公學一樣。實際上伴隨物質條件的大幅改善,中國家長對子女教育的投入在全方位快速增長,不僅僅體現(xiàn)在出國留學上。(3月14日,作者陳志文)

6.當心否定素質教育的論調抬頭

【原文摘要】

公開鼓吹應試教育,漠視了大多數(shù)人對素質教育的期盼。不必諱言,素質教育改革雖然進行了多年,但應試教育仍然有自己的市場。即便如此,哪怕是那些應試教育傾向比較嚴重的地方和學校,也沒有多少人敢公開否定素質教育改革,有人以“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來描述這種現(xiàn)狀。其實換個角度看,教育實踐中的這種矛盾現(xiàn)象,至少包含著多數(shù)教育工作者對過度應試教育的某種反思和警惕,也包含著對素質教育改革的某種敬畏,這種表面的尷尬之下,深深埋藏著的,其實是對素質教育改革的期盼。

當前要特別警惕,鼓吹應試教育的言論、一些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績需求和某些教育市場主體之間互相呼應形成合力,進而對學校教育甚至整個教育生態(tài)產(chǎn)生潛在負面影響。素質教育改革是一個復雜而艱巨的過程,離不開包括教育官員在內的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也離不開媒體營造的良好輿論氛圍。(5月18日,作者張金嶺)

7.給老師減減“心累”的負擔

【原文摘要】

解決教師“心累”的問題,需要合理為教師減負。為教師減負要有治本之心,要區(qū)分哪些是教師本職工作,哪些是甜蜜的負擔,哪些是無效的冗余,逐步建立教師長效發(fā)展機制,為教師安心從教保駕護航。而區(qū)分教師工作類型及合理邊界,是為教師合理減負的基石。

由外在的考評機制倒逼學校運作轉向教師發(fā)展長效機制搭建,是合理減負之本。由外而內的機制往往是管理導向而非發(fā)展導向,運用的往往是行政手段而非科研手段。而將外控式的管理轉變?yōu)楦M式的服務,要優(yōu)化學校編制,將教師從繁重的非教學工作中解放出來。學校也要建立教師專業(yè)成長機制,為每位教師的發(fā)展建立檔案,使其重拾職業(yè)歸屬感和職業(yè)幸福感。(7月12日,作者王凱)

8.對入學“租購同權”要有合理預期

【原文摘要】

從政策上講,“租購同權”意味著租住在名校招生的片區(qū)內,其子女應當同等享有就讀名校的機會。但在當前優(yōu)質資源較為短缺的情況下,學校劃片招生時通常會根據(jù)戶籍、房產(chǎn)、居住年限等多重信息,將學區(qū)內的生源進行分類,確定派位的優(yōu)先順序,即使擁有自有產(chǎn)權住房也沒有就讀名校的完全把握。因此,入學“租購同權”,并不意味著租房就能上名校。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在擇校問題比較突出的區(qū)域實行“多校劃片”,是義務教育招生改革的一種新探索。實行“多校劃片”會使附著在房產(chǎn)上的就讀名校的功能有所弱化,“學區(qū)房”過熱狀況也會有所緩解。因此,寄希望通過租住在名校招生的片區(qū)內,進而獲得就讀名校的機會,這樣的預期不可過高。(8月29日,作者汪明)

9.理性看待非理性的“教育批評”

【原文摘要】

對于一些所謂的“教育批評”不必過于敏感,網(wǎng)上的言論千奇百怪,但整體來說,肯定是“邪不壓正”。當然,對于那些激烈而離奇的教育言說,要通過擺事實、講道理,提供具有更多社會共識的教育言說,以清晰的邏輯讓人看到謬論之荒謬,給眾人以警示,不能形成“沉默的螺旋”,任由謬論傳播而沒有正論反制。

嘈雜而豐富的教育言說中,激烈與平和共存的教育批評中,內有民眾的心聲與訴求,人民渴求更好的教育。相信,隨著我們的教育越辦越好,人民群眾的教育滿意度越來越高,一些所謂的“教育批評”會越來越少,越來越?jīng)]有市場。(12月27日,作者任孟山)

10.*呼喚蓬勃的青年精神

【原文摘要】

“佛系青年”雖誕生于網(wǎng)絡,但其影響卻可能延伸到真實的社會空間,這是我們絕不能忽視的。

作為網(wǎng)絡空間的一種亞文化,“佛系青年”排斥人的社會狀態(tài),強調人的反社會狀態(tài)。在現(xiàn)實問題和矛盾面前,當青年人嘗試將自我懸置起來,實際上也將生命意識和主體責任一并懸置起來了,而這顯然不利于他們“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這就涉及網(wǎng)絡文化建設這一命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wǎng)絡空間,需要我們敢于抵制一切負能量,更需要我們鑄就網(wǎng)絡文化空間的*青年精神。因此,要強化青年人的教育,以真正挽救一些青年人精神上的消沉與退縮。(12月29日,作者劉濤)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