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作家旅行到鄉(xiāng)間,看到一位老農(nóng)把喂牛的草料放到牛棚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問道:“大伯,你為什么不把草料直接放在地上,這樣牛吃起豈不方便?”老農(nóng)說:“放在地上,全堆在它面前,食物得太容易了,它不曉得珍惜,糟踐厲害;我現(xiàn)在放到讓它勉強夠得著的屋檐上,它會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個精光。”作家聽后,連連感嘆:“哦,哦,真是喂牛有道,我明白了!”
請根據(jù)你對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自定,標題自擬。要求:立意明確,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指導(dǎo)】
這是一則比喻性材料,主要角度有二:
一是可從作家“喂牛之道”的角度發(fā)掘材料寓意。作家所說“喂牛之道”即生活之道,育人之道,治學(xué)之道,治國之道等等。寫作時,能從材料中的喂牛之道展開談生活之道、育人之道和治學(xué)求學(xué)之道即算切合題意。還要進一步指出的是,這里的“道”的含義需明確,不能符號化。
二是可從材料中牛糟踐得之容易的飼料而不浪費靠自己費力得的飼料這一角度提煉觀點。從牛對待草料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得之容易則不珍惜,得之艱難則懂得珍惜,于人而言,很容易得出“得之艱而惜之深”的觀點。
至于從牛的角度談要通過努力才能獲取真正的成功一類的題目只能算基本符合題意。
這是一則很有現(xiàn)實意義的材料,考生應(yīng)該有話可說,有話能從不同角度說開去。材料既引導(dǎo)考生關(guān)注當下,思考自身,又引導(dǎo)考生觀察生活,掃描社會,思考親情、教育、人生、國家、社會和未來,可以說,思考和可涉及的領(lǐng)域十分廣泛。
必須注意的是,考生審題很容易表面化和片面化。所謂表面化,就是只是講要有育人之道,育人之道是多么的重要,要懂得珍惜等等,只聽雷聲大,不見雨點下,想要的及時雨最終只是夢幻一場。所謂片面化,就是不能全面審題,只是側(cè)重寫一個方面,如要講究方法、樹立目標、努力拼搏,或要珍惜等等,沒看到材料的重心是“食物來得太容易了,它不曉得珍惜”“喂牛有道”。
【范文】
來之不易須更懂珍惜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讓我們無視親人的關(guān)愛;官二代富二代的名號讓我們漠視生命;大學(xué)的普及讓我們肆意拋棄奮斗的機會……正是因為這些來之太易,讓我們忘了珍惜。
風華正茂的90后零零后又何嘗不是?正是因為有金錢開路,所以多少學(xué)子不務(wù)正業(yè),流連于游戲廳,練就“飛檐走壁”的神功,他們無視父母的日夜勞作,肆意揮霍父母的血汗。他們只知父母有權(quán)有勢,自己不付出就能瀟灑快活的生活,這來之太易的繁華富貴讓他們不懂珍惜。
老農(nóng)喂牛,卻將草放在牛勉強夠得著的屋檐上,牛努力去吃,知道吃草不易,方知珍惜,不敢糟踐。
“最美洗腳妹”劉麗,出身貧寒,失去了上學(xué)的機會,家中兄妹的學(xué)費、家庭的負擔壓在了她瘦削的肩頭。她雖幼小,卻早早懂得了財富來之不易。于是,她不怨天不尤人,只是努力地工作,哪怕只是做一個洗腳妹。她勤儉節(jié)約,雖每月僅兩三千元的工資卻還能省下一大部分資助那些貧困學(xué)子。
生活的艱辛,金錢的來之不易能讓人學(xué)會奮斗學(xué)會珍惜,并且學(xué)會感恩。劉麗用自己的奮斗、勤儉、愛心,向國人證明她珍惜這一切,感恩這世界。
還記得汶川大地震中的那位80小時救出29名生還者的“最近牛志愿者”陳巖嗎?不久前的報道竟讓人大跌眼鏡。這個小男孩成名后,出席各種社會活動、到處領(lǐng)獎,還“經(jīng)常出入高檔會所,打牌、吃飯,花錢大手大腳”。2013年,陳巖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一萬元。你可曾想,其實只是舉手之勞,換來了鼓勵、榮譽和財運,但他不懂珍惜,這來之太易的富足卻讓他變得貪圖享樂,精神匱乏,日漸墮落。
青年學(xué)子,還未踏入社會,從未經(jīng)歷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從未體味人生的苦、辣、咸、酸,卻動不動抱怨食堂的飯菜難以下咽,鄙棄食堂的阿姨們收集剩菜剩飯的行為。我們沒有勞動,所以不知“汗滴禾下土”的艱辛,更無法體會“粒粒皆辛苦”的個中滋味。
俗話說,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只有體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方懂得富足生活的來之不易;只有體會獨自奮斗的無助與艱辛,才知道家的溫馨和父愛母愛的珍貴;只有重走長征路,才深知和平的來之不易。還猶豫什么,為了你我,為了國家的繁榮復(fù)興,趁著年輕,奮斗無悔。
得之艱而惜之深
牛對它眼前的草不屑一顧,反倒不肯放過那伸著脖子才勉強夠得到的草。這分明寫的是我們?nèi)税。和瑯拥臇|西,凡是經(jīng)過艱苦的努力而獲得的,我們才會倍加珍惜。
也許貪婪是人的本性,大多數(shù)人總覺得別人的、遠處的總會好些,正所謂“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于是,不怕千難萬險,挖空心思,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盡管有時候,得到之后突然發(fā)現(xiàn)有點“瞎子點燈能白費蠟”,但對自己的成果總像愛因斯坦的小板凳怎么也舍不得扔掉。
成果難得所以珍惜,《詩三百》“溯洄從之,道阻且長”的優(yōu)美詩句是不是也可以佐證呢?由于 “溯洄”途上的前行不易,才切身體會到了追尋美好的途中的“阻”與“長”,付出幾乎沒有止境。這種付出不僅是簡單的機械勞動,更飽含一個人的心血與精力。自古以來,大凡經(jīng)過百般付出之后,珍惜之情總會油然而生。
小英子筆下動情地描繪城南的舊事曾引得多少人落了淚。便看他寫廊柱上的垂吊,那一個菜籃子,因為融入了謀求生計中的點滴回憶,而超越了物品本身的價值,被作者珍藏于心,久久不忘。那是一個很長的故事,是生活,是他曾經(jīng)奔波過辛苦過而最終享受過的見證。??曾經(jīng)的生活因飽嘗艱辛、銘刻于心而倍加珍惜。
也許是文人天生敏感的知覺和多情的筆觸,放大了珍惜之情的美感。而一個建筑師以生命來維護這種珍惜則更讓人動容。高迪離開了幾個即將竣工的工程而投入到他明知未必能竣工的圣家族大教堂的建設(shè)中。為什么?因為這巨大的工程幾經(jīng)周折,耗費了他大量精力才得以開工。他傾注了太多,因此之后的一切都不重要了,只要維護教堂的建設(shè),他更甚于珍惜自己的生命。工程進行中的阻力越大,他越是執(zhí)著堅定,終于成就了建筑史上的傳奇。這是絕對是一首傳世的珍惜之歌。
珍惜是一筆精神財富,見證著辛勤勞作的價值。青春奮斗而美麗,高考因拼搏而輝煌,記憶因經(jīng)歷而豐富,說到底就是,價值因得之艱而惜之深。珍惜過去的付出,它讓我們的經(jīng)歷有了深度而不至于在時間磨洗下褪色,同時也是一種對在困難環(huán)境中奮斗的自我認定,我們也因此才更有力量追求那得知不易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