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武漢體育學院招生網和湖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湖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451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123226名左右,才可以考上武漢體育學院,不過每年武漢體育學院在湖南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湖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武漢體育學院
1、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武漢體育學院的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45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3226名;
二、武漢體育學院在湖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武漢體育學院在湖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51 | 123226 | 省政府 |
平行志愿填報有什么注意的
1、摸清平行志愿:退檔有風險,填報需謹慎
許多家長和學生認為平行志愿沒有風險,事實上,平行志愿填報最主要的風險應屬投檔而被退檔的風險。雖然教育考試部門從減少投檔而被退檔的矛盾出發(fā)把投檔比例定位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檔后可能會被退檔。
退檔的考生,即便是A志愿退檔,也將直接進入征求志愿,這是平行志愿填報最大的風險。
規(guī)避平行志愿退檔風險,應避免填報專業(yè)志愿太高,盡量填寫服從調劑,否則容易退檔,還有一些不滿足學校的特殊規(guī)定,例如視力等身體條件沒達到學校標準,單科分數沒達到院校要求。
2、認真閱讀大學招生簡章:一定要認真研讀,它會告訴你每個專業(yè)的真諦
考生在看專業(yè)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研讀招生簡章,詳細了解該校某一專業(yè)的內涵。實際上,不同專業(yè)之間所學的課程、發(fā)展方向的差異非常大。有些專業(yè)名稱相同,但仍存在一定差異。
3、冷靜選擇熱門專業(yè):關注是必要的但請把目光放的更寬些
考生在選擇專業(yè)時,還有一個誤區(qū)是:盲目擁擠熱門專業(yè)。實際上專業(yè)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冷熱的差異。盲目擠熱門專業(yè),對考生長遠發(fā)展非常不利。
熱門專業(yè)分數高,競爭激烈,如果成績不太突出,很難擠進熱門專業(yè)。即使僥幸被院校錄取,由于熱門專業(yè)里人才濟濟,自己實力不是很強,在就業(yè)選擇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難占得優(yōu)勢,搶得先機。
正確的做法應是選擇“熱門專業(yè)”的同時不忽視“冷門專業(yè)”,“冷熱”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
高考志愿可以填多少個
高考一共能報6個平行志愿,可以報6個學校,每個學校專業(yè)可報6個。平行志愿有三個“一”,一個是同一批次,一個是一個投檔時間段內,再一個是可以填幾個并列的院校志愿。平行志愿的投檔原則是志愿并列、位次優(yōu)先、遵循志愿、一輪投檔。
高考志愿可以填寫數量如下:
新高考地區(qū):
1)福建、江蘇:最多可填40個志愿;
2)廣東、湖北、湖南:最多可填45個志愿;以上5個省份都是以“院校專業(yè)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yè)組就是1個志愿,每個志愿設置6個專業(yè)志愿和一個“是否服專業(yè)調劑”選項。
3)河北、重慶:最多可填96個志愿;
4)遼寧:最多可填112個志愿;以上3個省市都是以“專業(yè)(類)+院校”為單位,1個專業(yè)(類)+院校就是1個志愿,沒有專業(yè)服從調劑選項。
5)上海、海南:以“院校專業(yè)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yè)組就是1個志愿,最多可填24個志愿;
6)北京:以“院校專業(yè)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yè)組就是1個志愿,最多可填30個志愿;
7)浙江:以一所學校的一個專業(yè)(類)作為一個志愿單位,最多可填80個志愿。
三、武漢體育學院學校介紹
武漢體育學院原名中南體育學院,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批獨立設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體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遷至湖北省武漢市,1956年更名為武漢體育學院,為國家體育總局直屬,2001年調整為國家體育總局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學校坐落在秀麗的東湖之濱,依山傍水,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場館設施先進,師資力量雄厚,文化底蘊濃郁,辦學特色鮮明。學校秉承“公勇誠毅,學思辨行”校訓,堅持 “融體育、科技、人文教育為一體,集道德、文化、專業(yè)素質于一身”的辦學理念,2018年入選湖北省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占地面積1820.6畝,分東湖(卓刀泉)校區(qū)、藏龍島校區(qū)、武當山校區(qū)和東湖高新區(qū)(豹澥)校區(qū),全日制在校生13200余人(本科生11430余人,碩士、博士研究生1730余人,留學生41人)。舉辦一所全日制本科獨立學院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全日制在校生6400余人。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涵蓋教育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理學、工學、藝術學、醫(yī)學等8個學科門類。體育學一級學科優(yōu)勢突出、特色鮮明,先后被評為“湖北省高校優(yōu)勢學科”、“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創(chuàng)新學科”、“湖北省重點優(yōu)勢學科”、湖北省“雙一流”建設學科,在全國高校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類,是湖北省屬高校中唯一進入A類的學科和學校。體育學、心理學、新聞傳播學、音樂與舞蹈學獲批“十二五”湖北省重點學科;“體育教育與健康促進”學科群獲批“十三五”湖北省屬高校優(yōu)勢特色學科群。 學校現有25個本科專業(yè)面向全國招生。獲批6個國家級一流專業(yè)建設點,5個省級一流專業(yè)建設點;建有3個國家級特色本科專業(yè),4個省級品牌專業(yè);1個國家級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6個湖北省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6個湖北省高校戰(zhàn)略性新興(支柱)產業(yè)人才培養(yǎng)計劃本科項目,4個湖北省高校“荊楚卓越人才”協(xié)同育人計劃項目;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國家體育總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5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視頻公開課、精品課程30門;獲批11個省級教學團隊,9個省級優(yōu)秀基層教學組織。 學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60年,是全國最早培養(yǎng)體育學研究生的單位之一。2006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10年獲得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取得推薦優(yōu)秀應屆本科畢業(yè)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2012年獲批體育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現擁有體育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專業(yè)碩士4個。 學校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不斷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畢業(yè)生整體就業(yè)質量與職業(yè)發(fā)展質量較高,深受用人單位和社會好評。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專任教師、教練員中具有高級職稱占比57.87%。擁有一批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專家學者和知名教練員,其中,獲國家級、省部級榮譽稱號和人才項目78人次。 學,F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工程技術研發(fā)中心等科研機構10個。近年來,學校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70余項、省部級科研項目近600項、橫向科研項目近300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重大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重點項目4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含科技冬奧專項)7項;獲省級科研成果獎勵60余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20項,多項研究成果獲國家發(fā)明專利。學校主辦的學術期刊《武漢體育學院學報》為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教育部“名欄建設”期刊、四大核心期刊方陣期刊;《體育教育學刊》為湖北省優(yōu)秀期刊、武漢大學版核心期刊。 學校競技體育辦學特色突出。1980年,按照國家體委(現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高等體育院校辦高水平運動隊的發(fā)展規(guī)劃,成立附屬競技體育學校。2003年,組建競技體育學院,現開設有賽艇、皮劃艇等水上項目,摔跤、拳擊、跆拳道、空手道等重競技項目和田徑、體操等項目,擁有學生運動員500余人,教練員44人,其中二級教授3人、國家級教練員12人,70多人次曾在國家隊執(zhí)教,多名教練員和運動員獲得“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國家體育運動一級獎章”“中國十大杰出青年”“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1988年,學生張香花在漢城奧運會上獲得賽艇項目1枚銀牌和1枚銅牌,結束了中國劃船項目與奧運會獎牌無緣的歷史,開創(chuàng)了體育院校學生在奧運會上奪取獎牌的先河。四十年來,所培養(yǎng)的運動員在世界三大賽(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共獲得金牌155枚,銀牌38枚,銅牌42枚;亞洲三大賽(亞運會、亞錦賽、亞洲杯)獲金牌98枚,銀牌19枚,銅牌21枚;全國三大賽(全運會、錦標賽、冠軍賽)獲得金牌521枚、銀牌209枚、銅牌204枚,培養(yǎng)出了張香花、楊威、程菲、呂會會等一大批在世界重大比賽中屢獲佳績、為國爭光的優(yōu)秀運動員,為國家教育事業(yè)和體育強國建設作出重要貢獻。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體育事業(yè)貢獻獎”、獲國家體育總局授牌“國家重點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先后與37個國家(地區(qū))的100余所高校、體育教育科研機構和世界知名體育組織建立緊密聯系,在人才培養(yǎng)、學術交流、科學研究、競技體育等方面深入交流合作。建有亞洲體操培訓中心和國際體操聯合會授牌成立的國際體操學院、中國水上運動學院、中國鐵人三項學院、中國空手道協(xié)會培訓學院、中國拳擊學院、中國健美健身學院。積極開展同國(境)外學校聯合辦學項目,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個、國際合作辦學項目6個,在校學生近500人。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德國、丹麥、新西蘭等國的多所大學開展學生短期實習實訓合作。,學校獲批為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委托培養(yǎng)院校,現有各類長短期在校留學生近100人。此外,學校與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體育局、行業(yè)體協(xié)和企業(yè)在科技服務、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體育產業(yè)等方面廣泛開展交流合作。 面向未來,學校堅持以****思想為指導,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全面對接教育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家戰(zhàn)略,深化體教融合,強化辦學特色,全面提升人才培養(yǎng)能力,圍繞“兩個率先、前列一流”的總體目標,奮力建設高水平特色應用研究型體育大學。 (2021年6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