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篇幅講述天水圍平淡而樸實的生活,同時也有意穿插了一些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對比:天水圍的張家安與居住在西貢匡湖居---香港豪宅區(qū)小舅家的差異;普通中學的張家安與外國進修的表姐、表弟、表妹們截然不同的學習生活條件;對于餐桌上的青菜、煎蛋和冬菇,家安母子已感到非常開心,可居住在匡湖居的婆婆在醫(yī)院心念著是名貴的魚翅和燕窩……這一切突顯出天水圍居民知足常樂、安貧樂道精神的難能可貴,《天水圍的日與夜》觀后感。
沒有起伏的情節(jié),也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面,沒有復雜的背景,也沒有羅曼蒂克的愛情故事。放下喧囂與浮躁,觀眾在導演精心但又不經意地捕捉的情景和細節(jié)里,感受到市井生活的真實與簡單,在看似簡單的生活片段里,感悟到人間質樸的真情。
電影的成功,不只因它發(fā)現(xiàn)了天水圍平凡平淡生活中的陽光和美好,同時還因為它適時地為當下在經濟海嘯中沉淪的所有港人注入了樂觀和信心,鼓舞人們積極地攜手面對生活中的陰晴、離合、福禍和悲歡。
……在里面,你覺得可以看到真正的香港人的生活。不是tvb里假裝小市民的滑稽,也不是黃金時代港片里的意氣風發(fā),觀后感《《天水圍的日與夜》觀后感》。就是買一塊10塊錢的牛肉、一把蔬菜炒一炒湊合一頓飯,買一份報紙送一包紙巾也是好的,母子兩和親戚們吃完飯走路回家,走在高架橋下面,那個燈光一下子讓我感覺到很熟悉,香港街道的感覺就是那樣的,車子在周圍行駛,你在其中生活,真實得來。
母親是鮑起靜演的,她一開始就是工作勁頭很高,雖然生活不容易但是活得很理直氣壯,丈夫過世,和兒子相依為命。兒子一開始讓人覺得有點頹廢,整天在家睡覺,但慢慢地你發(fā)現(xiàn)這個小孩很懂事、情緒很穩(wěn)定,母親一個電話說在樓下電器鋪你快下來,一會就來了,幫著阿婆搬電視上樓。同學叫著去玩也可以不去,因為中秋節(jié)要回家和母親過。然后你會體會到這樣的母親教出來的兒子,一定是乖的。母親是那種代姐弟打牌贏了自己不拿輸了要掏錢包的人,雖然她的經濟狀況比兩個弟弟差得多,但兩個弟弟的學業(yè)都是她供出來的。這些生活里最普通的情節(jié),以接近紀錄片的方式在演繹,但一點沒有要煽你的動機。我卻數(shù)次落了淚。”
電影以中秋節(jié)做結束,這是中國人舉家團圓的日子,阿婆、母親、家安在桌上吃著柚子,樓下,過節(jié)的人們點滿了蠟燭,這一刻充滿了世俗的人情,卻又有著宗教式的神圣感。這是中國電影最溫暖的畫面之一。中國人重視感情,渴望歲月靜好,雖然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