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作為支部學習教育內容之一,列入年度學習計劃,督促支部黨員干部利用電視、網絡等媒體認真收看,做到工作學習兩促進。下面由思而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的2017黨員干部看《人民的名義》觀后感,供大家參考與借鑒~
【2017黨員干部看《人民的名義》觀后感一】
對照劇中出現的侯亮平、祈同偉、高育良、陳巖石、李達康、孫連成等一系列干部形象,筆者認為,高育良的形象塑造得最豐滿、最真實、最客觀。他身居省委副書記、省政法委書記的高位,有著深厚的學養(yǎng),儒雅的風度,豐富的經驗,老練的作風,穩(wěn)重的性格,遠大的追求,卻被趙瑞龍、祈同偉之流“綁”上了腐敗的破船。最后,落得個牢獄之災,實在是令人扼腕。
之所以說高良良的形象塑造得成功,是因為劇作者沒將高育良塑造成絕對好或絕對壞的角色,而是客觀地反映了他由一個追求“權力”的學者型干部,墮落為一個腐敗分子的過程。
客觀地說,現實生活中類似高育良一樣的干部不少。你說他好?他確實有很好的素質和能力,為黨和人民做了不少貢獻;你說他壞?他確實有不少缺點,有些甚至是不可原諒的錯誤,其違反黨紀國法的行為,理應該追究。
反思“高育良現象”,我們認為,其根本原因在于沒能管住自己的“心魔”。
“心魔”是什么?我們不妨借用佛家的說法,“貪、嗔、癡、慢、疑”五毒是也。“貪”有很多種,財、色、名、食、睡五欲之貪為盛。表現在高育良身上,其最大的“心魔”就是貪色。
“五毒”中的“嗔”就是生氣,遇到不快樂、不喜歡的境遇,想要拋棄它,但又丟不了,所以嗔!鞍V”則是不明事理,不分是非,自以為是,過于執(zhí)迷于自我的一切,搞不清我是誰?為了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慢”就是傲慢。為人、為官傲慢,必然做出道德、紀律、法律所不容的事。劇中的光明區(qū)公安分局局長程度拘禁工人代表鄭西坡就是因為權力傲慢!耙伞眲t懷疑、否定一切,自以為是,想當然地下結論。
由此可見,要管住自己的“心魔”,就要像孟子所云:“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一是要修身正心。要向善為善,立德修身,講究仁義廉恥,培元正心,涵養(yǎng)浩然正氣;二是要素位而行。在什么位置做什么事,在什么山頭唱什么歌,自覺祛除非份之想,不做與自己身份、職責不相稱的事;三是要見賢思齊。既要見不賢而內自省,又力求做到“不二過”(孔子贊顏回語);四是要寡欲求真。人雖不可能沒欲望,但一定要節(jié)制欲望,特別是管束住自己的財欲和色欲,放下那些不該求、不能求的東西,努力追求內心的清靜,追求超越自我的崇高。
當前,全黨正在努力構建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體制機制。只要每一個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能管住自己的“心魔”,積極修煉內心,涵養(yǎng)浩然正氣,就一定能“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2017黨員干部看《人民的名義》觀后感二】
“人民的名義”,這么正的標題在作者周梅森看來,代表了“兩種含義”:一種是堅實的信仰,另一種則是以“人民”為矯飾去謀取私利。后者即是很多腐敗、越權行為在當下的生存邏輯和土壤,冒民眾之名去侵奪民眾權益,以法治之名去踐踏法治精神,這也是最終需要制度化反腐所必須抱持勢不兩立態(tài)度的對手。
腐敗侵蝕公共利益,反腐呼應公眾呼聲。觀眾對一部反腐劇集的追捧,一定程度上也暗合人們對具體反腐過程的好奇心,諸如檢察機關辦案程序細節(jié)到底是怎樣的,可能還有個案化的腐敗官員的墮落程度是否真的如傳言般糜爛?對相關信息的嚴重關切,是人們對公共利益、尤其是公民切身利益被腐敗現象所傷的真實反映。正如《人民日報》對反腐劇熱播所詮釋的,立足于反腐實踐的影視劇,可以讓觀眾對“反腐內幕”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營造反腐的社會氛圍。
民眾對反腐話題的熱議不僅僅是獵奇,是公眾對腐敗這一社會痼疾的深惡痛絕和對反腐進度的探求。現實生活中的反腐進度,媒體披露的官員腐敗細節(jié),反腐劇集(以及作為藍本的官場文學作品)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對此進行了更細節(jié)、更生動、更直觀的呈現,F實主義文學的魅力,相當程度上取決于對現實生活開掘的廣度和深度。是否“接地氣”是一種常見的評價標準,所謂“接地氣”其實就是用讀者、觀眾的切身體會、現實感受來對文學、影視作品做衡量。由最高檢參與出品的反腐劇集與現實的反腐進程之間有怎樣的參考、映照關系,具體的反腐案件的程序、節(jié)奏是否如影視劇呈現的一樣節(jié)奏緊湊、波詭云譎。藝術畢竟是藝術,但公眾對藝術的關切往往依然來自于對現實的欲罷不能,以及對反腐的熱切期待。
正如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一段對白所言,“從檢察的角度來說,應該按照司法程序辦!币痪湓挼莱龇锤母疽缿{,也讓人明白法治觀念深入人心的核心,在于深入權力執(zhí)掌者之心,依法治國的核心也在于依法治權。反腐的過程是在摸索一條制度化約束權力的路,反腐劇熱播是好事,從公眾對《人民的名義》的追捧中可以看到民心向背,看到對腐敗零容忍的社會共識。
【2017黨員干部看《人民的名義》觀后感三】
《人民的名義》的熱播,為我們觀察、把握觀眾的心理,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窗口。
都說觀眾是苛刻的,但對于《人民的名義》,他們卻表現得特別寬容?陀^地說,《人民的名義》離經典之作,還有一定距離,藝術上的缺憾、剪輯上的生硬、劇情里的小槽點都顯而易見,但是觀眾對這些都不在乎。愛上一部劇,就像愛上一個人,劇中的瑕疵與不足,都會因為喜愛而包容。
那么觀眾究竟喜歡這部劇什么呢?
“這部劇代入感很強”??這是很多劇迷的觀后感。這部劇作就像面鏡子,觀眾能從中看到自己、看到身邊的人、看到生活本身。當然,觀眾喜歡的還很多:他們喜歡撲朔迷離的劇情,猜測誰是清官誰是腐敗分子,誰是真心英雄誰在裝模作樣;他們喜歡“小官巨貪”“人民幣墻”“花式點鈔”“搞事情的工人”等各色情節(jié);他們喜歡一干老戲骨,沙瑞金、高育良、李達康、趙東來……這些角色與飾演他們的演員一樣讓人過癮;他們喜歡正邪之間那些針鋒相對、斗智斗勇的精彩戲碼。
也許是怕年輕人不喜歡,劇中安排了鄭乾耍寶搞怪的戲,但效果不佳。有網友吐槽:“我寧愿看育良同志修花剪草都不愿看鄭西坡他兒子……”“我最喜歡看開會”。導演李路接受采訪時坦承:“情感戲、時尚元素以及年輕人的話題都是為了吸引年輕觀眾,F在來看,增加的這條年輕人的線,完全失敗!
為什么娛樂不受待見,開會反而吸引觀眾?為什么昨天還沉迷在小鮮肉、玄幻穿越、網紅電游中的年輕人,今天“忽然”愛上主流?
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公平正義的渴望,對優(yōu)良黨風政風的期望,對國家和民族美好未來的憧憬,從來就是一股巨大的社會期待。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的黨中央,通過一系列正本清源、標本兼治的重大行動,重新塑造了中國共產黨,重新塑造了中國社會,重新塑造了世道人心。誰都不能否認,現在,主流價值觀吃香了,“同志”回來了,“共產黨員”的稱號不再是一種在各種段子中被挖苦嘲笑的對象了,對偉人和英雄的污名化有遭到唾棄的風險了……正道的回歸、主流價值的高揚,必然反映到《人民的名義》這樣的現實主義作品中,必然會得到觀眾的認同。
而90后年輕人,過去人們對他們有不少的誤解:他們是含著金湯匙長大的一代,因而必定嬌生慣養(yǎng);他們從小受歐風美雨的吹拂洗禮,因而必定“數典忘祖”。他們被貼上“娛樂一代”的標簽,被看成是游離于政治話題之外的“新新人類”。但實際上,他們十分愛國,很有正義感,認同主流價值觀??這在“釣魚島”、南海、反臺獨反港獨等熱點事件中表現得很突出。他們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也在《中國詩詞大會》等節(jié)目中得到印證。由此看來,年輕人喜歡“偉光正”的《人民的名義》,充當“刷屏”“霸屏”的主力,扮演“流量擔當”的角色,也就絲毫不必奇怪了!岸嗵潯度嗣竦拿x》火了,否則我們年輕人還要繼續(xù)被誤解。”這是網上最近流行的一句話。當然,年輕人是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追這部劇。他們不再用一種苦大仇深、正襟危坐的姿態(tài)去欣賞正劇,相反,他們用“表情包”“鬼畜視頻”等個性化表達方式來解讀這類嚴肅題材,甚至要“守衛(wèi)達康書記的雙眼皮和保溫杯”。
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欣賞心態(tài)的這種變化,值得作家藝術家、影視制作機構好好琢磨。
【2017黨員干部看《人民的名義》觀后感四】
《人民的名義》開篇的第一個大案,是由陸毅飾演的最高檢反貪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依法突擊搜查侯勇扮演的國家部委某司項目處處長趙德漢家。在簡陋的機關房改房的家中,一臉憨厚老實的趙德漢埋頭吃著炸醬面,他每個月只給鄉(xiāng)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外出時只騎自行車。最終,在趙處長的另一處隱蔽的豪宅里,辦案人員找到了現金2億多元。
雖然戲只有兩集,但侯勇的演技已讓觀眾嘆服。“趙處長這個角色從最初淡定、后來暴怒再到崩潰,層次感特別強”,“尤其是在冰箱旁崩潰的那一段,眼角眉梢都是戲,絕了”,“什么叫教科書般的演技?看看侯勇就知道了!尤其那場哭戲,除了表情變化之外,還有發(fā)紅的臉龐、顫抖的嘴唇,甚至額頭上都有一層汗,建議年輕演員多多揣摩學習”。前日接受記者微信采訪時,侯勇解讀了他給角色設計的三個層次,“當他發(fā)現自己被調查的時候,第一反應肯定是掩蓋,然后隨著抽絲剝繭似的調查,這個人從拒不承認、剛開始似是而非,到面對鐵證如山時崩潰,從這些心理上的變化來展開幾個層次”。他透露,表演的時候拒絕“臉譜化”,“可能導演也是有意讓我來演這個角色,因為之前大家想象不到!
面對陸毅的步步緊逼,侯勇不緊不慢地吃著炸醬面,侯勇透露,觀眾看到的炸醬面,在片場拍攝中吃了五、六碗:“因為有各種景、各種角度,那碗面其實是白水面,啥味道都沒有!睂τ谠凇度嗣竦拿x》中的表演,侯勇表示:“一個演員,特別是一個職業(yè)演員,他不會去排斥正面或者反面角色。我這兩年也試圖嘗試去演一些大家意料不到的角色。當然跟這兩年很多影視劇創(chuàng)作低迷、類型單一、迎合觀眾、被網絡所裹挾等現象都有關系,像我們這個年齡的演員覺得沒有什么好戲可以演,這也是比較惆悵和無奈的!
除了侯勇和陸毅的博弈外,《人民的名義》的另外一條線索中,吳剛、許亞軍、張志堅、李建義等的群戲也因火花四濺被觀眾頻頻“點贊”。在他們的演繹下,一個會議玄機重重,難怪有網友感嘆,“除了男主角,我看誰都像臥底”,“不看不知道,戲骨們聚集在一起,哪兒都是戲。那些面癱小花小生真是完全沒法比啊”,“幾位老戲骨真是沒得說!全是戲,臺詞有時候都是多余的,一個抬眼,一個挑眉全有了,可以說是談笑風生間激流暗涌,一來一往中綿里藏針,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