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祥觀后感精選2篇范文

思而思學網

王伯祥觀后感


他離任縣委書記18年后,還有許多老百姓用他的名字來命名自家餐館、商店或是藥店。

他走在家鄉(xiāng)的街頭,輕易不敢坐出租車,因為只要被認出,司機就會經!熬芙^收費”。

他的職務幾經變化,但在家鄉(xiāng)人民看來,他永遠都是那個穿著布鞋.綰著褲腿,或奔忙在田間地頭,或盤坐在百姓炕頭的“百姓書記”。

他,就是優(yōu)秀縣委書記的代表,在壽光擔任縣委書記5年半時間的王伯樣。

“共產黨的干部首先考慮的是群眾的利益,只要對群眾有好處,就勇往直前地去干”

1986年6月,王伯祥擔任壽光縣委書記,就職時表態(tài):“我們的立足點是讓壽光縣富起來,讓老百姓有飯吃、有錢花,過上好日子!

“一畝園十畝田”。為了讓老百姓過好日子,王伯祥把目光投向“菜園子”。他提出,把培育和擴建蔬菜批發(fā)市場作為全縣第一要務,以經濟規(guī)律為杠桿,蔬菜市場為支點,撬動蔬菜產業(yè)。1986年,計劃經濟堅冰仍未破除,“市場”二宇還很敏感,有人提醒:搞“市場”搞出事誰負責?

王伯祥的回復簡單而堅定:“百姓最重要!共產黨的干部首先考慮的是群眾的利益,只要對群眾有好處,就勇往直前地去干。如果真有什么政治責任,由我一人承擔!睆1986年開始,壽光蔬菜批發(fā)市場三次擴建,從占地20畝擴大到600畝,全國215個大中城市都吃上了壽光菜,壽光成了買全國、賣全國的“一號菜園子”。

“市場”打出來后,王伯祥又開始了新的思考:菜是“夏天草,冬天寶”,怎么才能在冬天也大面積種菜呢? 1988年臘月,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帶來喜訊東北有個韓永山,能不生爐子、不燒煤,在寒冬臘月里種菜。為了證明,王樂義拿出捎來的黃瓜。端詳著頂花帶刺、嬌翠欲滴的黃瓜,王伯祥眼中放光:“這不是黃瓜,是黃金!”

請來了韓永山,但建棚的六、七干元費用在當時是天文數字,賠了錢,損失誰承擔?他說:“掙了算自家的,賠了縣里承擔”;三元朱村17名黨員愿意帶頭,但要砍掉正在抽纓孕籽的20畝玉米建棚,“殺青”責任誰擔當?他說:“受損失的戶,縣里補償;政治責任,我來承擔!1990年,17個棚平均創(chuàng)收3萬多元,他喜笑顏開,當即拍板在全縣推廣,王樂義、韓永山任技術指導,自己當助手。并給王、韓二人配備了新吉普車,他依舊坐他的舊車,有人說:“伯祥書記都快成三元朱村的副書記了!彼ρ裕骸按笈锔愠桑敶迕褚残小。韓永山想家,王伯祥就給他落實待遇:獎勵8萬元,分配120平方米住房一套,聘任為縣蔬菜辦公室頎問、直接晉升農藝師,全家遷入戶口,辦理“農轉非”。韓永山深為感動,披肝瀝膽,奔波傳藝,1993年,累倒在病床上,臨終前緊握王伯祥的手說:“我終生不忘的好書記,好兄長……

在任縣委書記5年半的時間里,王伯祥每天一上班,做的第一件事情必定是閱讀菜市場價格和交易量報表,拿起電話調度蔬菜生產……他考慮最多的是:鄉(xiāng)間小路逢下雨就泥濘難行,影響蔬菜運輸怎么辦?某段時間蔬菜價格大幅跌落怎么辦?菜市場常有人欺行霸市怎么辦?這些困難最終都在他堅定的信念下順利解決。

到1992年,全縣大棚發(fā)展到26萬個。這一場“綠色革命”,不但富裕了三元朱村,也燃起了整個壽光種植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火種,繼而席卷整個中國,改變了無數農民的命運。

“為了壽光人民能過上幸福的日子,我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來了潮,水汪汪,退了潮,白茫茫,種樹樹不長,種糧糧不收,望著海水渴死人,守著土地去逃荒。”這是壽北以前鹽堿地荒涼與貧瘠的寫照。直到上世紀80年代,還有20余萬壽光人喝著鹽堿水、吃著黃蓿菜,在“北大洼”里掙扎。壽北面積1250平方公里,約占全縣總面積的60%,如果不改變鹽堿灘的面貌,菜種得再好,也只能富半個縣。

1987年,在王伯祥主持下,壽光縣成立了壽北開發(fā)規(guī)劃組,300多名水利、養(yǎng)蝦、曬鹽方面的技術人員,經過8個月調研完成了可行性規(guī)劃。面對質疑的目光,王伯祥慷慨陳辭:“開發(fā)北大洼困難是有,但可以克服。怕,畏首畏尾,只能是懦夫。咱們在壽光生活了幾十年,祖祖輩輩生活了數千年,老和一個‘窮’字扯不開,還能再窮到兒輩孫輩重孫輩嗎?”他痛下決心,要帶領壽光人向千年洪荒發(fā)起總攻,同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斗爭到底。

1987年10月8日,壽北開發(fā)的號角嘹亮吹響。天還沒亮,820多輛汽車,320多臺推土機,6500多輛拖拉機,難以數計的馬車、地排車、小推車,就排滿了道路,20萬民工扛著工具,如潮水般涌向“北大洼”,沉寂了幾千年的土地一時間人聲鼎沸,機聲隆隆,熱火朝天。

之前三天,王伯祥已經把鋪蓋搬進了工地。方圓20里沒有村莊,他就跟民工一樣就地挖一個一尺多深的坑洞,埋幾根竹竿木棒,蓋上草苫子、葦席,就成了他的宿營地和指揮部。時任農業(yè)部長的林乎加來壽光視察,到了“北大洼”工地,遇到一個鞋上沾滿泥巴的“民工”,林乎加問:“你們的伯祥書記在哪里?”“民工”說:“我就是!绷趾跫哟蛄恐,久久無言,后來感嘆:“一個縣有這樣的書記,還有什么辦不成的事情?!”

他在工地上一住45天,中間沒回過一次家。每天,他與民工們在一個鍋里摸勺子,從未單獨開過小灶。45天后,泛著白堿的爛泥灘眼瞅著就變了模樣修筑溝、路、渠,壩300多條,修道路林帶299條、干支溝渠300鄉(xiāng)條、條臺田11萬畝,新筑防潮大壩3100多米,圈圍灘涂面積5萬多畝。

有人認為“打扮”偏遠鹽堿灘不夠“露臉”,王伯祥當即火冒三丈:“什么招不招眼,露不露臉,共產黨的干部能做到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足矣!”在當年壽北開發(fā)總結大會上,他向臺下的干部群眾連鞠三躬,動情地說:“我王伯祥是農民的孩子,是人民的一頭牛。我永遠不忘壽光父老鄉(xiāng)親對我的哺育和訓教,為了壽光人民能過上幸福的日子,我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知恥而后勇。倒數第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爭先的勇氣”

1986年7月,王伯祥參加濰坊市工業(yè)會議。數據顯示,扣除原鹽產值,壽光工業(yè)在12個區(qū)縣中列倒數第三。走出會場,他抓著會上發(fā)的通報表就回了壽光。在緊接召開的全縣工業(yè)會議上,他說“知恥而后勇。倒數第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爭先的勇氣。我們必須打一場工業(yè)攻堅戰(zhàn),用三到五年,讓壽光工業(yè)產值翻兩到三番!”

他帶著計委,經委、財政等部門的同志,把全縣20多個縣屬企業(yè)逐一看了個遍,聽匯報、看廠房,和職工一起討論研究,又馬不停蹄地到工業(yè)強縣考察。幾番調研之后,得出的結論是??缺人才。隨即,對全縣52個重點企業(yè)負責人進行了一次綜合考察、測評,優(yōu)秀者留任,其余全部更換。又從102個經濟單位推薦的 100名“能人”中優(yōu)選40人,作為企業(yè)后備干部?h委制定了《關于企業(yè)廠長經理選拔任用條件》,大張旗鼓地對企業(yè)負責人公開選拔。王伯祥特別強調:選拔中看大節(jié)、看主流,不求全責備,只要政治素質可靠,有經濟頭腦,有領導才能.就可大膽肩用。

用人機制一活,工業(yè)全盤皆活。齊民思酒廠劉子祥、仙霞集團王金棟、聯盟化工楊志強、富康制藥楊維國等40多名公開選拔出的人才都在日后大放異彩,成長為優(yōu)秀企業(yè)家。為了培植壯大工業(yè)企業(yè),王伯祥用足用活了政策。他開“放水養(yǎng)魚”之先河,抓鹽業(yè)利稅.免工業(yè)稅收,“藏富于企業(yè)”;成立專門工作組,親自帶隊到上級部門跑要資金,爭取工業(yè)扶持近億元,抓股份制改造,培植民營企業(yè)……l986年,他上任之初,壽光縣、鄉(xiāng)、村工業(yè)企業(yè)303家,1991年,他離任之時,全縣企業(yè)數量達到4854家,總產值翻了三番,利稅增長了近十倍。有人說,王伯祥就像一把沉重的石夯,不知疲倦的起落間,為壽光工業(yè)打下了堅實基礎。

“做個為老百姓干事的官,做個不貪不沾、干干凈凈的官,做個不讓老百姓戳脊梁骨的官”

王伯祥信奉一句話:人民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1990年,有人提出:連年支持工業(yè),縣財政吃緊,能不能開征特產稅?王伯樣斷然拒絕:“經費有缺口,可以從別處挖潛,萬不可和農民算計!

為了農民,他甚至不惜采取超常規(guī)手段。1986年,小學房屋倒塌一處,學生一死七傷。他上任后,馬上召開中小學校舍改造會議,擲地有聲地說:“兩年以后,哪個鄉(xiāng)還有 ‘黑屋子’、‘土臺子’,就騰出鄉(xiāng)鎮(zhèn)政府當學校!”不到兩年,鄉(xiāng)村校舍改造完成,他又把目光對準城區(qū)學校,把縣屬學校6000間校舍由舊平房改造為新樓房,打造出了遠近聞名的“教育一條街”。

王伯祥經常說:“要做個為老百姓干事的官,做個不貪不沾、干干凈凈的官,做個不讓老百姓戳脊梁骨的官!逼拮雍類塾⒃敲褶k教師,1988年,有次轉公辦的機會,她把表領回來,他接著就給退了。建委下屬苗圃聘侯愛英去當臨時工,王伯祥又提出三個“不許”:不許留在機關,工資不許超過其他臨時工,不許擔任領導。直到“退休”,侯愛英都是個臨時工。他一母同胞兩弟兩妹,有務農的,當工人的,也有經商的,都不曾賺過他一點“便宜”……

任壽光縣委副書記,書記8年時間,他一家五口人,始終住在建于50年代的四間舊平房里。1991年10月,王伯祥調任濰坊市副市長。臨行前,他和前來送行的人一一告別,緊握著書記瘦俏的雙手,人們淚眼朦朧,許多人泣不成聲。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王伯祥給壽光留下了20多萬個年均收入2萬多元的蔬菜大棚,留下了120萬畝效益可觀的棉田、鹽田、蝦池,留下了4850家蒸蒸日上的企業(yè),留下了一座座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留下了10多萬個“萬元戶”……而伯祥書記自己的家當,一輛130貨車就裝了個干干凈凈。

王伯祥觀后感

11月30日晚,我到百花劇院觀看了新編現代呂劇《百姓書記》,竟被感動得幾次落淚。

這部劇作是山東省申報十藝節(jié)“文化獎”評審的重點推薦劇目之一,以壽光縣委書記王伯祥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為素材,藝術地再現了壽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面對改革大潮、敢于迎接挑戰(zhàn)的歷史。劇作恢弘大氣、劇情跌宕起伏,從群眾、同事、家人等多個角度展現了主人公頂住壓力和誤解、排除萬難帶領群眾引進技術、建大棚、戰(zhàn)鹽堿的感人事跡,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劇中的主人公王伯祥是現實中真實的人物,查百度,有如下介紹:

王伯祥,男,1943年2月生,山東省壽光市化龍鎮(zhèn)西北柴村人,曾任山東省壽光縣委書記、濰坊市委副書記、市長。2002年12月,因病辭去時任職務。在擔任壽光縣委書記期間,王伯祥同志以造福一方百姓為己任,堅持求真務實、改革創(chuàng)新的執(zhí)政理念,身懷愛民之心,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深入條件艱苦、矛盾集中、困難突出的地方,盡力辦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好事。在他的工作中,充分體現了共產黨員腳踏實地干事業(yè)的求實精神和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科學態(tài)度。他連續(xù)三年組織20萬勞力上陣開發(fā)壽北,把占全縣總面積60%的不毛之地,硬是變成了全縣的“糧倉”和“銀山”。面對工業(yè)基礎十分薄弱的局面,王伯祥同志主持論證上馬了一批重點項目,公開考選、大膽啟用優(yōu)秀企業(yè)經營人才,較早地實行了企業(yè)股份制改造,為壽光企業(yè)發(fā)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看完演出后,我想了很多。實事求是地講,這完全應當是一個政府官員題中之意,對于一個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共產黨的干部更是不在話下。每一個公職干部都能做到的事,為什么他卻那樣令人感動呢?

有人說現在這樣的干部稀缺。但我敢斷言,這樣的干部的資源我們并不缺乏。我們一定擁有成千上萬個這樣的“王伯祥”。

在看《百姓書記》劇時,我的腦子里也顯現出在網上暴光的若干個鄉(xiāng)、鎮(zhèn)、縣、市...的政府辦公大樓,一個比一個闊氣,一個比一個氣派,比如天天見到的市政府行政辦公大樓,比如新浪網報道的河南信陽明港鎮(zhèn)花3000萬人民幣建造了8000平米的豪華辦公大樓,樓前有占地10多畝的花園,植有名貴花木,書記鎮(zhèn)長辦公室達200平米,并備有專用電梯。這真的讓人不可思議!

真的不知道這些同志和管這些同志的上級領導同志每天都在忙活什么?

《百姓書記》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某鄉(xiāng)長要以村為單位,把原有蔬菜大棚拆了重建,要成方連片美觀大方,利于上級和外人參觀。王伯祥知道后,立即打電話批評那個鄉(xiāng)長,他說:“只要有利于蔬菜生長,不怕大棚雜亂無章!”。現實中的他,常說:“在農民身上打壞主意,堅決不干!”,“百姓最重要!共產黨的干部首先考慮的是群眾利益,只要對群眾有好處,就勇往直前地去干。”

“雨天你是傘,黑天你是燈;冷天你是火,熱天你是風……”這是戲中群眾對王書記的評價。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