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王爾烈觀后感,王爾烈家訓

思而思學網

【2016關于王爾烈觀后感1】

傳忠厚

耕田為本,讀書為尚。居官莫狂,為民莫惘。本事吃糧,筋力求裳。豆腐家長,不可奸商。

勤學問

學道者譬如游山,必上絕頂。坐使天下高峰遠岫,卷阿大澤,悉獻其狀,豈不偉與?靜觀萬物之理,得吾心之悅也易;動處萬物之分,得吾心之樂也難。

修德性

內外相應,言行相稱。世事如棋,讓一著不為虧我;心田似海,納百川方見容人。

慎處世

處慎居位,有恪無怠。謹言慎行、寬厚忍讓、抱誠守真、廉而不劌。

王爾烈

王爾烈(1727-1801),字君武,一字仲方,號瑤峰,清代奉天府遼陽州(今遼寧遼陽)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進士,中殿試二甲一名,授翰林院編修,后歷任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通政使司參議、鴻臚寺少卿、吏科給事中、光祿寺少卿、順天府府丞、大理寺少卿、太仆寺少卿等職。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任四庫全書纂修官并三通館纂修官,參與編纂《四庫全書》。

王爾烈工詩文,善書法,以詞翰書法聞名于乾隆嘉慶年間,被譽為“關東第一才子”。

王爾烈紀念館

王爾烈紀念館坐落在遼陽老城西門里翰林府胡同,是在王爾烈故居--原翰林府舊址上修建的,占地面積3250平方米,建筑面積1600平方米,清代平房建筑32間。

目前,紀念館有三個展區(qū)對外開放,其一是王爾烈生平事跡展。這部分通過《王爾烈家族世襲表》、《王爾烈履歷木雕版》、“王爾烈母親劉氏九十壽屏”、“王爾烈七十壽屏”等陳列,介紹關東才子王爾烈的家世出身、求學科考以及入仕為官等生平事跡;其二為“王爾烈詩書藝術展”,通過王爾烈不同時期的書法、詩文、匾額等展現(xiàn)他的卓越文采和超群翰墨,讓觀者領略到“芙蕖出水,祥云捧日”的境界;其三為王爾烈故居陳列,這部分通過書屋、臥室、客廳等陳列,體現(xiàn)王爾烈通曉“琴棋書畫”,并力求再現(xiàn)清代中期官宦家庭住宅和起居習俗。

王爾烈家訓

王爾烈家族家規(guī)嚴謹、家風樸厚、家教嚴正,世代一直秉承著“謹言慎行、寬厚忍讓、抱誠守真、廉而不劌”的門風。先后有30多人考取了進士功名,多人入仕為官。

王爾烈從小就受到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和嚴格的家庭倫理教育。他的祖父王天祿精通儒史與醫(yī)道,不僅以妙手仁心懸壺濟世、治病救人,更以儒家文化傳統(tǒng)教育子孫后代。父親王縉學識淵博,酷愛讀書,歷來遵循“訓士有道,慮事有方”,講求“盡孝于家,盡敬于師,盡忠于上,盡誠于事”。良好的家風使王爾烈養(yǎng)成了淳樸篤靜的稟賦,鑄就了純正廉明的品格,為其清正的一生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

王爾烈同樣重視家教,他為治學之道所作的《學道篇》也用來教育子孫勤勉學習!皩W道者譬如游山,必上絕頂……是故智仁合一,然后君子之學成”,告誡后代不僅要重視學識,還要注重道德,要求“智”和“仁”二者合一并進,這樣才算學有所成。

王爾烈臨終前還給兒孫留下了這樣的家訓:“耕田為本,讀書為上;居官莫狂,為民莫惘;本事吃糧,筋力求裳;豆腐家長,不可奸商!币蠛笕耍瑹o論耕田、讀書、居官、為民,都不能氣餒,也不能張狂,要憑本事吃飯,靠筋力所得,不可巧取豪奪,毋占他人便宜。處事者以虧己為尚,交友者以憨重為先,教子者以嚴厲為本,度日者以勤儉為宗。時至今日,這些名言仍在關東土地上廣為傳頌。

【2016關于王爾烈觀后感2】

千山龍泉寺南面高坡上有一個書屋,傳說是清代乾隆年間大才子王爾烈青少年讀書的地方。

王爾烈家住千山下的一個小村莊里,因為離千山近,他常來這里。后來長大了,家里就送他到千山龍泉寺里讀書。他字寫的好,詩作的也好,寺僧們經常向他求字作詩。一天,寺里來一個游千山的江南秀才,看寺里到處都是王爾烈的字對和詩句,他想遼東還會有才子?王爾烈真不知何許人?何不出個對子,考他一考!想罷,出了個對子,要寺僧交給王爾烈對。并說,對得著,我沒話可講;對不著,就把龍泉寺里他寫的字對都摘下去。那個秀才說:“口止曰足,千里曰重,貴府拜問,足重足重!”寺僧無奈,只好回到書房告訴王爾烈。王爾烈一聽,哈哈大笑,也沒有出書房,在書房里高聲誦出:“田木為果,疊久為多,結黨逃荒,果多果多!”江南秀才在房外一聽,滿面通紅,轉身就走了。龍泉寺里的僧人,無不夸獎王爾烈說:“龍泉寺他年要出大才子呀!”

后來,王爾烈真的成了朝廷中的第一大才子,很受乾隆皇上的賞識。人們就把他原來在龍泉寺讀書的地方,稱為“龍泉書房”,也就是“王爾烈書房”。

【2016關于王爾烈觀后感3

王爾烈出生于雍正五年(1727年),卒于嘉慶六年(1801年),享年75歲。27歲時考中拔貢生,39歲時考中舉人。44歲考中貢士,經過殿試,中二甲一名進士。清廷任命他為翰林院編修。

王爾烈的許多傳說,不知真假,我曾見過一篇這樣寫王爾烈的文章。

相傳,有一年他曾作為主考官到江南主持鄉(xiāng)試,招考舉人。江蘇、江西、浙江是人文薈萃之地,對于北方尤其對關外的人當然是不會放在眼里的。所以應考者一聽說主考官是來自北方的王爾烈,便議論紛紛。有人竟然嘲諷說:北方人有什么學問,他會出什么好題,至多出個學而時習之。

這些話傳到王爾烈耳朵之后,他便想利用這個機會教訓一下這些狂妄自大的南方秀才,讓他們知道一下北方人的本事。開考之日,考生們展開試卷,發(fā)現(xiàn)所考題目果然是學而時習之,而且三篇文章都要以此為題,要求每篇文章內容不得重復,立意要新,不能老生常談。

這個看似容易卻很難的題目,著實使這些南方秀才捉襟見肘,有的作第一篇就搜索枯腸,有的作第二篇已才盡詞窮,等到作第三篇時幾乎都交了白卷,考得一個個無精打采,垂頭喪氣。同時,王爾烈自己用學而時習之的題目,按著規(guī)定的要求,寫了三篇文章。

考生們走出考場時,這三篇文章已貼在門前。考生一看,三篇文章各有特色,詞藻、寓意、角度各具一格,使許多人拍手叫絕。有的人仍不服氣,有意在考場門旁寫一幅楹聯(lián)的上聯(lián):千山千水千才子進行試探,王爾烈看后馬上寫出下聯(lián):一天一地一圣人。此時考生無不嘆服,紛紛圍攏他身邊,你一言我一語地問他王大人學識如此淵博,敢問尊師為誰?王爾烈巧妙地說道:

“天下文章數三江,三江文章數吾鄉(xiāng),吾鄉(xiāng)文章數吾弟,吾為吾弟改文章!

這些考生無計可施,再也不敢說什么,只好默默地走開了。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