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來,中國國內有近20個機構和學者,發(fā)表了超過50種不同類型的大學排名。這些排名備受關注,牽動著眾多高校的神經。有媒體報道,在一些大學排行榜背后,暗藏“贊助”,致使這些榜單的公信力遭到質疑。
首個大學排行榜的誕生不過是近30年前的事。然而,近年來,大學排行榜已經對許多高校產生了不容小覷的影響。
據法治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近20年來,中國國內有近20個機構和學者,發(fā)表了超過50種不同類型的大學排名。
“對于大學排名,校長是又愛又恨,家長是將信將疑。”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如是說。
細究大學排行榜的操作者們,有的是自稱知名研究機構的研究員,有的則低調隱于網站或高校機構背后。由于評價標準各異,他們對大學的排名結果大不相同。
極少有官方性質的大學排行榜
1985年,《*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出現“對高等學校的辦學水平進行評估”的決定,這可謂是大學排行榜在中國的“準生證”。
1987年9月,時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趙紅州研究員、蔣國華教授等發(fā)表了中國第一個大學排名。此后4年,我國有14個單位發(fā)表了30多個不同類型的大學排名。
最近10年,一些大學排名機構逐漸崛起,并在每一次榜單的發(fā)布中攫住眾人的眼球。
目前的中國大學排行榜,幾乎全由民間組織發(fā)布,教育部門從未通過官方途徑發(fā)布過大學排名。有媒體稱,由于缺乏信息的透明度,大學排行榜的公信力“普遍不高”。
據法治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這些民間組織,主要源自公司與高校。
熱衷于給大學排名的公司機構主要為深圳網大公司(在網大公司官方網站netbig.com的“聯系我們”欄目中,顯示的公司名稱為深圳市藍瑞投資有限公司)、中國校友會網等。
高校機構則包括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2003年起發(fā)布)、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2004年起發(fā)布)和中國人民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2008年起發(fā)布)等。 從不同角度切入,中國本土的大學排行榜還逐漸分化出各式類型。
比如,在發(fā)布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yè)評價報告的同時,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還同步發(fā)布中國研究生評價報告、中國學術期刊評價報告、世界大學和科研機構評價報告。
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也曾發(fā)布“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而公司類型的大學排行者“主力”,中國校友會網的榜單堪稱“最為細分”。2002年至今,來自該網站的研究團隊共發(fā)表了《中國大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