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
回溯到一九三五年,十二月的冬日寒冷凄清,但空氣卻急速的流動,因為在北平,大、中學學生數(shù)千人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史稱“一二•九”運動。
年復一年,我們弘揚一二九精神,“家國情懷”。因為每一個青年的前途離不開國家的前途,沒有國家的前途也就沒有青年的前途。同時,國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國家的前途離不開青年的前途。這兩點互相聯(lián)系。國家好比一艘大船,我們只有搭上一艘堅實且動力強勁的船,才能夠懷揣著個人夢想,鼓起不斷向前的勁帆,駛得快,行得遠。對于青年人來說,要想搭上這艘大船,實現(xiàn)個人夢想,船票就是擔當和奉獻。
擔當就是承擔責任。從大里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從小里講,“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對身邊的每個人,遇到的每件事,手頭的每份工作每項任務,都有擔當與否的兩種選擇。我們的選擇顯而易見——那就是應該有擔當,擔當起看似微不足道的每一件事。做任何一件事情務必扎扎實實、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從基礎做起,從點滴做起。從擔負自己的責任起,逐漸承載起社會乃至國家、民族的夢想與未來。擔當應該是青年的習慣。
而奉獻本身就是道法自然的規(guī)律。遭遇山火時,蟻群會抱團集結成一個蟻球滾落山下;獅子將羚羊群逼至峽谷斷崖,羊群中的老者可能縱身躍崖,用自己的懸空一躍作為支點,幫助年輕羚羊借力跳過峽谷。這種犧牲自我的奉獻也許過于高尚,但是在日常中,奉獻是“有一分熱放一分光”,是“我為人人”。奉獻者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熱情,是一種無私的愛心。對社會而言,通過這些愛心形成凝聚力;對個人而言,則是在這份愛的召喚之下,把本職工作當成一份事業(yè)去熱愛和完成,從點點滴滴中尋找樂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認真善待每一個人。
杭外舉辦五十年校慶時,兩百多位同學承擔了不同的工作,他們在已經(jīng)很繁忙的時間表里擠出時間,在假期里回到學校志愿服務。從校園里友好的指路到校慶慶典上精彩的文藝表演,無不是經(jīng)過認真的準備,反復的訓練。這便是青年一種奉獻、擔當?shù)淖藨B(tài)。
在北大的演講說道,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爆F(xiàn)在的我們就應該認識到通過“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形成執(zhí)著的信念、優(yōu)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擔負起歷史重任才是我們真正的使命。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
青年人,朝氣蓬勃,勇于進取,今日之主人,明日之棟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