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我不曾經(jīng)歷滄桑讀后感
蔣方舟在其20歲的時候送給了自己一份禮物:《我承認我不曾經(jīng)歷滄桑》,此書不是新作,是她過去二十年里短篇小說輯錄。書中有對年少時代的回望,雖在書的序言里表明不談論政治,但卻在字里行間隱藏著一些政治含義。
整本書讀下來,有一些觀點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很多人說她掉書袋,我沒有太多這的感覺,一來可能是我自己閱讀書目較少,文化水平不高,二來是我覺得在差不多的年級里,蔣方舟的思想的確超越了我們這個年齡層次,即使是掉書袋,這個“書袋”的選擇層次也遠遠大于我們,當然除了一些有創(chuàng)造力的文青。
書中描寫的作者的那個年代,政治上趨于保守,人民生活上說不上是高度發(fā)展,但兩級分化還是很明顯的,窮富差距貌似這些年來一直從未縮小。讀之,能感覺到當時時代隱約呈現(xiàn)的弊端,但是也能發(fā)現(xiàn)一些過去年代里那些我們現(xiàn)在沒有的東西。就像是人們對于文革時代的批判,80年代,人們對于文革是撥亂反正,現(xiàn)時代人們對于文革除卻反省之外,有些人還傾向于回到文革那個時候,理由就是那時候毛澤東嚴懲貪污腐敗當時社會風氣很好,官員也有所作為,那時候人們之間也沒有現(xiàn)在這樣的隔閡與算計,那個時代人們可以夜不關(guān)門,因為沒有偷盜。這與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形成鮮明對比。但是人總是這樣,吃著碗里瞧著鍋里的,總是去貪圖別人的幸福,抱怨著自己的不幸。
我是一個現(xiàn)實主義者、實用主義者,我不懷念過去也不耽念于未來,對我來說,生命是有限的,有限制的,我所生活的時代年代是被固定的,我不可能穿越與過去未來只為尋找一個虛妄不存在的黃金時代。理想主義這,總是覺得明天或者過去會很美好,懷疑主義者不論生活在哪一個時空點,都始終在懷疑:這是否是一個黃金時代?而做為現(xiàn)實主義者的我,不論是否是黃金時代,過完每一天就是好的。(nftape.cn)每個人都有對黃金時代的構(gòu)想,就像在孕育一個嬰兒,有些有計劃的父母會給孩子進行胎教,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有些父母則放任自然,讓孩子自由生長,等孩子生下來之后,其實都是差不多,即使先天有優(yōu)勢也并不代表后天發(fā)展的會很好。黃金時代就等同于嬰兒,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去構(gòu)想去創(chuàng)造,但是當嬰兒從子宮里出來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還是一只鼻子兩只眼睛一張嘴,我們無法一眼看出他們腦袋里有什么不同,所有的父母都是在看著孩子成長中的過程中才逐步發(fā)現(xiàn)孩子是否存在缺陷的。
在這里,我也要掉一下書袋了,這不只是從哪看到的一個故事,米蘭昆德拉曾要移民出國,當時移民官雯他想要去哪兒,給他一個世界地球儀,米蘭昆德拉把地球儀轉(zhuǎn)了兩圈,然后說你能給我換一個地球儀嗎?就像他說的,每一個人都不覺得他所在的時代是黃金時代。
所以我們?nèi)?何看待一個時代?有不同的緯度。我們不要總是被虛妄的想象迷惑。我們來懷古或者盼望未來,不如活在今天、活在 當下,每個人如果把每一天活成我們自己的黃金時代。也沒有可以告訴我們黃金時代在哪里。我們對于人生對于萬物的看法都是在不斷改變的,隨著年齡、閱歷不斷變化。美國作家芭芭拉安吉麗思有一本叫《活在當下》,所表達的意思不用我多說,從字面上便可理解。作為實用主義的我,不免支持她這個觀點,因為我不想徒勞回到過去走向未來,因為有些東西是虛妄不可為的,那么為何還要給子徒增煩惱呢?只有當下是最可以把握的。最為學生,認真學習,不僅學習書本,也學習做人;作為畢業(yè)生,認真找一份工作堅持做下去;作為中年人,上好班照顧好家庭。當這些東西我們都可以做好并且做得愉悅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就找到了自己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