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思而思學網(wǎng)

 【1】反腐倡廉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現(xiàn)實中,對于腐敗和不正之風,人們普遍反感、憎恨、厭惡,但事涉其身時,又大多寬容、默許甚至樂此不疲,形成一種極具反諷的“心理困境”。如果說動輒找關系是內(nèi)心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尋找自我安慰的一種體現(xiàn)。那么,在特殊公共資源相對緊缺的情況下,“走捷徑、圖方便”同樣是“腐敗亞文化”背后的一種重要心態(tài)。曾有媒體做過一項調(diào)查,在1400多名受訪者中,七成認為“沒熟人辦不成事”,兩成表示是為了“圖方便”。

這是《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今年以來,第二次將關注的視角投向“腐敗亞文化”。這一議題的設置絕非偶然。就當前反腐的形勢而言,經(jīng)歷了雷霆般的打虎、拍蠅之后,反腐觸角進一步下沉,“腐敗亞文化”已是反腐工作不得不直面的沉疴;而從“腐敗亞文化”在現(xiàn)實中的彌漫程度和嚴重性來看,確實是到了必須引起警惕和重視的時候。

“腐敗亞文化”在現(xiàn)實中的表現(xiàn),可謂無處不在。而諸如對于腐敗和不正之風,人們普遍反感、憎恨、厭惡,但事涉其身時,又大多寬容、默許甚至樂此不疲,形成一種極具反諷的“心理困境”,無疑頗具代表性,也深刻揭露了改造和剔除“腐敗亞文化”的難點所在。這是因為,在“腐敗亞文化”的浸淫之下,一些人對社會資源分配既有規(guī)則帶有某種天然的不信任感,靠謀求“潛規(guī)則”去獲取自己的利益。于是,不難發(fā)現(xiàn)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有的人也反對“腐敗”,但一旦牽涉到自身的利益,卻往往難以“抗拒”。

因此,要讓多數(shù)人從“腐敗亞文化”的扭曲場中解脫出來,一方面,當前迫切需要對于民眾身邊的腐敗“零容忍”,不再讓“拼關系”“走后門”的暗箱操作者成為“贏家”;另一方面,亦要特別注重一些政策、制度在落地上的剛性,真正杜絕“拼關系”的可能。比如辦證程序,比如低保的發(fā)放,都應確保應有的規(guī)則得到不折不扣的執(zhí)行,實現(xiàn)陽光化操作,打消人們的“運作”想象和可能。需要剔除的一種認知是,“腐敗亞文化”的形成,絕不只是某一個方面的規(guī)則“淪陷”,而是表現(xiàn)在某些人群中規(guī)則信仰的坍塌。所以在應對上,也只能從全局性的角度去重塑規(guī)則的剛性,提升規(guī)則執(zhí)行的“能見度”,不讓遵守規(guī)則者吃虧。如此,才能逐步提高人們對于規(guī)則的信仰,從而間接稀釋“腐敗亞文化”。

當然,“腐敗亞文化”作為一種植入社會生活的“灰色文化”,改造必然需要個體的覺醒與反思。正如上次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刊文所示,一些人不是對腐敗行為本身有多痛恨,而是對別人擁有腐敗機會和能力的嫉妒,是沒有分到一杯羹的不滿。這說明,當前“腐敗”行為在某種程度上還被視為一種利益分配的方式和機會,一些人對于“腐敗”性質(zhì)的認知還存在著偏差。從這個意義上,如何確保反腐行動與廉潔觀念和文化普及的同步,確實到了一個需要正視的階段。值得一提的是,當前一些學校開設了廉潔教育課,“從娃娃抓起”,雖然仍存爭議,但從傳播廉政文化的角度,值得嘗試。

面對“腐敗亞文化”,既不能低估其治理的難度,更要認定治理的方向??只有從制度上壓縮和破除規(guī)則被“人情化”的空間,讓“明規(guī)則”真正取代“潛規(guī)則”。重塑社會對規(guī)則的信仰,我們才能真正逐步走出“腐敗亞文化”的陰影。而這亦是反腐由治標邁向治本的需要。

【2】反腐倡廉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2月29日,省基督教三自愛國會和省基督教協(xié)會召開會議,依照程序革除顧約瑟的牧師教職,罷免其省基督教協(xié)會會長的職務,并選舉出新任會長。此前,顧約瑟因涉嫌挪用資金罪等經(jīng)濟犯罪,已被公安機關依法逮捕,目前案件處理正嚴格依照法律程序進行。

嚴格依法處理顧約瑟案,再次彰顯法治中國的鮮明“底色”和剛強“筋骨”:依法治國沒有法外之地,反腐敗更沒有例外。在全面依法治國的今天,任何人利用職務貪腐,都將受到法律嚴懲。宗教人士,無論所持何種宗教信仰,在法治社會,他首先必須是一個守法公民。而這也是所有正信宗教的自我要求。在當代中國反腐沒有“鐵帽子王”,當然也沒有可以豁免于腐敗懲處的宗教人士。宗教人士倘若貪污腐化,一樣為法律所不容,為教眾所反對,為公眾所唾棄。

宗教人士腐敗損害宗教自身形象,傷害信徒感情,也違背宗教教義。世界上任何一種正信宗教,無不視貪財之行是萬惡之源,更視人心貪婪乃違背教義之妄念。如果放任腐敗分子在宗教領域“牧羊”“證道”,不僅影響廣大教職人員在教眾心目中應有的信仰形象,也敗壞教會在公眾心目中的道德形象。因此,依法懲治宗教人士腐敗,懲治各種掛著宗教名義的斂財行為,符合宗教自身發(fā)展利益,既順應教眾期待,也是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

當下中國,不斷攀升在法治文明的征程上。走向法治、鑄就公正,告別愚昧、邁向文明,正成為時代的洪音和社會的共識。任何公民,要想在這一片土地上追逐夢想、活出精彩,無論他屬于何種職業(yè),也無論他持有何種宗教信仰,唯有堅定地秉持剛強有力的法律準繩,才可能真正構筑起美好家園,共享美好未來。否則,社會就難以和諧,個體權益更無從保護。從這個角度看,宗教人士必須和其他公民一樣,遵守各項法律法規(guī),自覺做法律規(guī)范的踐行者。

法治的共識,恰是在一次次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中,外化為公民個體言行的剛性標尺。相信顧約瑟案件的依法處理,將再一次給廣大教眾以深刻的法治教育,同時也令公眾增強法治信心。

【3】反腐倡廉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反腐敗不僅是腐敗與反腐敗兩種力量的殊死較量,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捍衛(wèi)黨的宗旨、維護人民政權性質(zhì)的激烈斗爭,也是一場觀念的碰撞、價值觀的斗爭和人心的較量。隨著反腐敗斗爭持續(xù)深入,一些腐敗分子和別有用心的人坐不住了,故意制造噪音雜音,散布流言蜚語,混淆視聽,企圖干擾反腐敗斗爭,自己好從中得利或脫身,任其泛濫,必將干擾反腐敗的進程。

近年來,各方面關于社情民意問題的調(diào)查,反腐敗都居于人民群眾關切問題的前列。國家統(tǒng)計局2015年11月的統(tǒng)計顯示,97.9%的群眾贊成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支持反腐倡廉。這表明,反腐敗絕不是什么孤獨訴求,而是民心所向,順乎黨心、合乎民意,有著廣泛而堅實的群眾基礎。而一些人罔顧事實,散布“反腐與群眾利益無關”的論調(diào),這種說法割裂了反腐敗斗爭和人民群眾的有機聯(lián)系,沒有看到正風反腐背后的政治邏輯和人心期待。這是對反腐敗的典型歪曲,試圖孤立我們黨的反腐斗爭,讓反腐成為孤零零的“獨舞”,人民群眾成為站在遠處的“看客”。這種論調(diào)既對反腐敗沒有正確的理解,也對群眾利益沒有正確的認識。我們應該看到,腐敗的本質(zhì)是對權力的濫用,腐敗最終損害的是群眾的利益。反腐敗就是要糾正權力的濫用,讓權力回歸本位,讓權力為公共利益服務、為群眾利益服務。因此,反腐敗從本質(zhì)上來說,就是對群眾利益的有力維護。

3年多來的實踐證明,凡是正風反腐抓得好的地方和領域,群眾的權益就能得到更好保障。隨著正風反腐的深入,公款吃喝、鋪張浪費收斂,“天價粽子”“黃金月餅”下架、私人會所匿跡、以前讓人望而卻步的高檔飯店降低身段改走平民路線、曾經(jīng)高檔的大閘蟹又回到了普通百姓的日常飯桌、曾經(jīng)瘋狂的奢侈品銷售趨冷,社會風氣為之一變,政治風氣煥然一新。那些經(jīng)常與政府部門打交道的企業(yè)和個人更有切身感受:機關的門好進了,臉好看了,事好辦了,再也不用挖空心思“托關系、找路子”,甚至“送票子”了。這些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變化,哪一件和正風反腐無關? 3年多來,老百姓對于反腐敗的“認同感”“獲得感”越來越高。2015年國家統(tǒng)計局問卷調(diào)查結果顯示,91.5%的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成效表示很滿意或比較滿意。

當然,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還要清醒認識到反腐敗與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距離。由于責任傳導不到位,仍然存在著反腐敗“上面九級風下面紋絲不動”的問題,基層的腐敗依然多發(fā)易發(fā)、量大面廣,不斷損害著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食著群眾的獲得感,揮霍著基層群眾對黨的信任。相對于“遠在天邊”的“老虎”,群眾對“近在眼前”嗡嗡亂飛的“蠅貪”感受更為真切!拔⒏瘮 币部赡艹蔀椤按蟮満Α薄Υ,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黨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xiàn)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把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作為今年的工作重點,繼續(xù)堅持“打虎”“拍蠅”不動搖,堅持無禁區(qū)、全覆蓋、零容忍,通過增強各級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jiān)督責任,將責任傳導到基層,結合實際,對癥下藥,什么問題突出就解決什么問題,堅決糾正和查處基層貪腐,讓人民群眾看得見、享受得到反腐敗斗爭的成果,不斷增強對黨的信心、信任和信賴。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