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建黨95周年黨課課件材料

思而思學網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參加會議的各地代表有: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陳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陳公博,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參加了會議。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列席了會議。在會議進行過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闖進了會場,會議被迫中斷。于是,最后一天的會議,便轉到了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艇上舉行。經過討論,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并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 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zhàn)》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十七周年紀念日!边@是中央領導同志第一次明確提出“七一”是黨的誕生紀念日。

民主革命時期(1921-1949)

一)黨的創(chuàng)建時期(1921-1923)

1、“一大”(1921/7/23 上海)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2、“二大”(1922/7 上海)

A: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a:最高綱領--實現(xiàn)、共產主義。

b:最低綱領--打倒列強除軍閥,統(tǒng)一民主共和國。

B:群眾路線的方法。

國共第一次合作

3、“三大”(1923/6 廣州)確立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

二)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1、“四大”(1925/1 上海)確立領導層建立工農聯(lián)盟。(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lián)盟問題)

2、“五大”(1927/4/27武漢)批評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3、“八七”會議(1927/8/7漢口)

(1)背景:大革命失敗(2)內容: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總方針;決定發(fā)動秋收起義。“槍桿子里面出政權(3)意義: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轉折點。

4、“六大”

①:唯一一次在國外召開的會議(莫斯科)。 ②:提出了錯誤思想(土地國有化)。

5、“三灣改編”(1927/9)第一次提出黨指揮槍。

6:“古田會議”(1929/12)

① 式確立黨指揮槍原則。 ②確立了軍隊政治建設原則。

7:“遵義會議”(1935/1/15-17)

(1) 背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2)內容:解決博古等人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3)意義: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tǒng)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革命的關鍵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8:“瓦窯堡會議”(1935/12)

(1)背景:九一八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2)內容:會議分析了華北事變后國內階級關系的新變化,討論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國防政府和抗日聯(lián)軍等問題,批判了黨內長期存在著的“左”傾關門主義,制定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方針。----國共第二次合作

三)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7-1945)國共第二次合作時期

1、“洛川會議”(1937)通過《抗日救亡十大綱領》,決定實行全面抗戰(zhàn)路線,開辟敵后抗日根據(jù)地。

2、“六屆六中全會”(1938/9-11)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3、“七大”(1945 /4/23-6/11延安楊家?guī)X大禮堂)

(1)內容: ①毛澤東作《論聯(lián)合政府》報告,提出廢除國民黨的一黨專政,建立民主聯(lián)合政府。劉少奇《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朱德《論解放區(qū)戰(zhàn)場》,周恩來《論統(tǒng)一戰(zhàn)線》,任弼時《關于黨的歷史問題》 ②制定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fā)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國,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 ③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把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正式寫入黨章。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的首次提出。(2)意義:為爭取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和實現(xiàn)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四)解放戰(zhàn)爭時期(1945-1949)第三次國民革命時期

1、“七屆二中全會”(1949 河北平山縣西柏坡)

(1)內容: ①提出黨的工作中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開始城市領導農村時期。 ②提出黨的總任務是迅速恢復發(fā)展生產,使中國由農業(yè)國變?yōu)楣I(yè)國。 ③告誡共產黨人要警惕“糖衣炮彈”的進攻。 (2)意義: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向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

2、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1949北平)(1)內容:①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②選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主席。

建國后召開的會議(1949-2013)

一)過渡時期(1949-1956)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4)①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是我國第一部類型的憲法。 ②選舉*,任命國務院總理。

二)全面建設時期(1956-1966)

1、八大(1956/6))(1)內容: ①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yè)國同落后的農業(yè)國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現(xiàn)狀之間的矛盾。②提出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把我國從落后的農業(yè)國變?yōu)橄冗M的工業(yè)國,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②選舉產生新的中央委員。 (2)意義:為我國全面進行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陳云提出“三個主體,三個補充”,董必武提出加強法制建設。

2、八大二次會議(1958 北京)提出了忽視客觀規(guī)律的總路線,推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發(fā)展。

3、廬山會議(1959)錯誤地開展了對彭德懷等人的斗爭,使“左”傾錯誤進一步發(fā)展。

4、七千人大會(1962 北京)建國以來人數(shù)最多的中央工作會議,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初步糾正了“反右傾”運動的錯誤。

三)“文革”時期(1966-1976)

1、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與八屆十一中全會(1966夏 北京)標志著毛澤東對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發(fā)展。

2、“九大”(1969/4北京)把林彪作為接班人寫入黨章(指導思想是錯誤的)。

3、“十大“(1973/8北京)穩(wěn)定了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地位。

四)徘徊時期(1976-1978)

1、“十一大”(1977/8)粉碎四人幫,并沒糾正錯誤。

2、全國科學大會(1978)強調“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五)新時期(1978-2013)

1、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

(1)內容: ①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②總結了建國以來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拋棄“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的錯誤方針,全面糾正“左”傾錯誤,做出把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上來的戰(zhàn)略決策。 ③決定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

(2)意義: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標志著我國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農村聯(lián)產承包制是我國最早的改革

2、十一屆六中全會(1981)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建國以來重大歷史事件和一些重要*的功過是非進行了全面總結和客觀評價。徹底否認了“文化”大革命,第一次使用了“初級階段”。

3、“十二大”(1982)提出了建設有。

4、“十三大”(1987)明確提出理論,并制定了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三步走戰(zhàn)略的提出。

5、“十四大”(1992)確定了鄧小平建設有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提出建立。

6、十四屆五中全會(1995/9月)第一次提出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

7、“十五大”(1997)提出并論述了黨在的基本綱領,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并把鄧小平理論寫入黨章。第一次深刻地闡述了“依法治國”的含義。

8、十五屆四中全會(1999/9)《*關于國有企業(yè)改革和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西部---是指十二個省區(qū)(甘肅、陜西、寧夏、新疆、青海、四川重慶、云南、貴州、西藏、廣西、內蒙)。

9、“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將“三個代表”寫入黨章。

10、十六屆三中全會(2003/10)《*關于完善的若干問題的決定》。這是黨的文件第一次提出科學發(fā)展觀。(科學發(fā)展觀的實質---實現(xiàn)經濟又(更)好又(更)快發(fā)展)。

11、十六屆四中全會(2004/9/16-19)《*關于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指出:“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和諧社會的能力”第一次提出了和諧社會。

12全國政協(xié)十屆四次會議(2006/3/4)委員討論時胡錦濤同志首次提出“八榮八恥”。

13、十六屆六中全會(2006/10/8-11)通過《*關于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

14、“十七大”(2007)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和成功經驗。對和理論體系作了科學概論。闡明科學發(fā)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進一步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和戰(zhàn)略部署。并把科學觀寫入黨章。正式提出“生態(tài)文明”。

15、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

16、十七屆五中全會(2010/10/15-18)通過《*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以科學發(fā)展觀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為主線。

17、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

18、“十八大”(2012)首次將“科學發(fā)展觀”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對“”作了新的闡述。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